“哎!”靠山王楊林一聽,“你小小年紀怎麼就能夠產生隱退之心呢,啊?你才多大呀?三十多歲!正是建立功名的大好時候啊。可能之前,你仕途不順,遇到了一些小人擋道兒。你放心,以後跟著本王,隻要能夠立下功勞,本王保你立下功名!”
但甭管靠山王怎麼說,楊林發現仕途確實現在好像刺激不到夏逢春。這個小夥子在聽自己話的時候,總是麵帶微笑,不說是也不說否。但是從微笑當中、從眼神之內你能看出來,他對自己所說的功名利祿有點不動心了,人家有點蔑視了。
唉!楊林心說:現在的年輕人都怎麼了啊?年紀輕輕的,怎麼對這個大好世界都已經產生了失望之念了呢?怎麼想著要當隱士要歸隱呢?嗯……這也不得不讓楊林對大隋王朝現在的吏治進行反思啊。看來,我們這個吏治還是出了毛病了。讓夏逢春這樣的國家棟梁之才、年輕英才居然對朝廷失去了信心。那未來還會有什麼樣的英才能夠為朝廷服務呢?哎呀……我絕對不能讓夏逢春走歸隱之路啊,那就可惜了了這個材料啊。我得好好地規勸!
但,楊林也知道這事兒不是一句話兩句話能夠勸回來的。人的價值觀、世界觀不是說談一次話就能改變得了的。得潛移默化,慢慢地把它改變。所以,後來楊林退了一步,說“逢春呐,既然你無意仕途,想要歸隱,本王也不攔著。但歸隱也有很多種啊。所謂‘小隱隱於林’。在山林之中做隱士,嘿,那隻不過是‘小隱’罷了;‘中隱隱於市,大隱隱於朝’啊。逢春呐,我覺得你年歲還太輕,還不必要在這個時候就決定自己的未來。這麼著吧,本王也不讓你當官了。你呀,就留在本王身邊,作為本王一個幕僚親隨。主要乾嘛呢?主要幫著本王代看懷玉。我看懷玉這孩子對你感覺還不錯。你一邊帶他。另外也作為懷玉的師父給懷玉打下紮實的槍馬根基,未來好讓這孩子跟他父親一樣,成為一代名將啊。你的武藝本王放心,你的人品我覺得也不錯。你作為懷玉的啟蒙老師,本王特彆安心。希望逢春你不要推辭!”
靠山王一句話,夏逢春成了秦懷玉的啟蒙老師了。
夏逢春再推辭也推辭不過了。但是如果自己留在這裡,當秦懷玉的啟蒙老師。那秦懷玉在楊林這裡的消息我就告訴不了秦叔寶了,我怎麼再透露給人家呢?嗯……後來夏逢春一合計:乾脆呀……乾脆我就不透露了!誰讓你秦瓊打了我一鐧呢。我本來是想找你報仇啊。但,誰讓機緣巧合,我又跟你兒子有這麼一段情緣呢?乾脆,我也讓你吃點苦。吃點什麼苦啊?吃點相思之苦!哎,我先不告訴你。等我把你的兒子調理長大了,教了武藝了,我再把他交給你,我讓你痛苦幾年兒!
要麼夏逢春這人也夠怪的,老羅家調理出來的人嘛,這思維就跟彆人不一樣,一會兒一變。另外,他也喜歡懷玉這孩子。於是,點頭同意了,留在靠山王身邊,專門教導孩子。所幸,夏逢春也沒有孩子,也不願要孩子。所以,也就把秦懷玉當成自己的孩子了。把身上所學的羅家槍逐漸地就傳授給秦懷玉了。當然,那是後話了。現在懷玉才三歲,先給他打基礎。以後,再把羅家槍傳給秦懷玉。反正夏逢春知道師父羅藝是秦瓊的姑父。我把羅家鄉傳給你的內侄孫子也不算違背師門規矩。至於他做了秦懷玉的老師這一事,也沒有告訴自己師父羅藝——我也瞞著你!這人也夠壞的。
總之,他就在楊林這裡待下來了。一般的軍情事務,人家根本就不過問。那說:“他述職的那一幫子手下呢?”楊林發了一封信告訴兵部:“這些人全部嘉獎,給我提拔!夏逢春直接調我這裡任用,你們就甭管了!”那靠山王一句話,誰還敢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