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製天道而用之(2 / 2)

貞觀公務員 餘秦唐 4246 字 9個月前

分桌而食,長孫皇後帶著李承乾在另外一處,不可能參與皇帝和臣子的午膳。

飯菜確實可口,陳平安也不是第一次吃,穿越之初,在興慶宮的時候,就吃過禦廚所做飯菜。

這一次,自然也有一些不一樣,菜式一看就比較高貴。

而且,也比在興慶宮,還有上一次國宴的時候,感覺清淡了一些。

吃完午飯。

又去了偏殿,李世民喝了幾口茶,才對陳平安問道:“記得你上一次說過,千年之後,人可造出飛船,飛上九天,你今天給我說說科技為何意,又是如何能讓人飛上九天?”

陳平安是不太習慣喝這時候沒有炒製的茶團,所以一口沒喝,直接回道:“臣所說的科技,其實就是格物。”

“格物?”李世民說道。

陳平安解釋道:“這個知識點,囊括了太多的內容,臣儘量講解的簡單一些。”

“千年之後的格物,其實也是經過了漫長的曆史演變,最終形成的,第一個演變,就是知識、文化、理論的發展,比如,千年之後把人類發展分為幾個階段:石器時期、青銅器時期、鐵器時期。”

“這是根據人類使用工具的改變而定義,最早,人類使用石頭作為工具,用鋒利的石片切割,用石頭鑿、砸、錘、割等。”

“直到人類可以用火來淬煉青銅,打造青銅器,擁有了青銅一類的工具,比如最原始的青銅片、青銅斧、青銅刀等,這個時期,應該是春秋戰國、秦朝、漢朝。再後來,人類又通過火淬煉出來鐵,也就進入到鐵器時代。這就是格物,也就是科技,人類文明發展的同時,科技也在不斷發展。”

“而科技的發展,速度最快,也是建立在理論發展起來之後,也就是人的思想得到了開放,擁有著無數的幻想,並且可以去試驗、佐證,最終運用到實際。”

“例如飛船,也是人在看到飛禽可以飛,便有人想要造出和鳥一樣的翅膀,能夠飛行,而有人卻想著,飛禽為什麼會飛,僅僅是因為有著翅膀嗎?有了這個想法,就會去驗證,有人會解刨飛禽,看飛禽的身體構造,得到飛禽的骨頭很輕,五臟很小。也有人,想到飛禽煽動翅膀,產生了氣流,就好像鼓風箱,風力可以吹起手絹,吹走一個人。那是不是代表著,翅膀煽動有著風力,然後吹起了飛禽?”

“有人就依靠這個原理,去不斷試驗,終於製造出來能人為控製,可飛起來的物品。比如風箏,再然後,就是滑翔傘、滑翔機,再往後,就是飛機、飛船……。”

李世民眼睛之中有些迷茫,好像聽懂了,又好像沒有聽懂。

陳平安思索了片刻,說道:“陛下,可讀過荀子所言‘製天道而用之。’”

李世民點了點頭,回道:“讀過。”

陳平安道:“其實差不多就是那個道理,知曉了天理,然後用之。”

李世民心中一凜,暗道:“千年之後的人已經到了如此地步了嗎?”

沉默了一會兒。

李世民嚴肅無比,沉聲對陳平安問道:“你認為,朕該如何做,也能製天道而用之?”

陳平安回道:“陛下,若是想要和千年之後一樣,可乘坐飛船飛上九天,或許很難。不過,科技的發展,已經和百姓生活的方方麵麵離不開,也是使得國家富強的唯一途徑。”

“科技的發展是需要有一個延續的過程,也是一個漫長時間的演變。”

“如今,大唐手藝最好的工匠,也隻是傳承自上一代,隻知道其工序,卻不知道其真理。若沒有臣,這高爐煉鐵,也需要幾百年之後,才會被人創造出來。”

“不過,臣既然來了,必定會讓大唐富強,讓科技加快發展,或許不需要千年,隻需要幾百年,人就可以造出飛船。”

李世民喝了一口茶,輕聲道:“太慢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