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聞鼓響起。
城門打開了。
高士廉直接讓陳平安跟在自己身邊,一起進入了皇城內,前往太極宮。
陳平安現在是破格參與早朝,所以一開始就沒有給他一個合適的位置,跟在最後,那也不太行,陛下親自讓其參與早朝,那肯定是要議政的,站在最後,陛下說什麼,都聽不到。
所以,高士廉直接發話,讓陳平安跟在了他身邊,一起去太極宮,進入了大殿。
“陛下駕到!”
隨著郭安的一聲高呼,李世民大步流星地走進了大殿,身後跟著儀仗隊。
“陛下萬歲。”
文武百官皆呼萬歲。
施禮之後。
便是論政。
李世民也不等文物百官上奏,而是直接說出了自己的論證之點。
“諸卿,朕昨日有所得,一曰:以工代賑……。”
等他剛剛解釋完什麼是以工代賑,就能感受到整個大殿上不少粗重的喘息聲,也能瞄到不少大臣們的那種驚詫、羨慕的目光。
李世民決定用以工代賑的方式興修水利,可以防備黃河、長江、淮河中下遊的流域出現大麵積的洪澇災害。
這是一個利國利民的項目,也是當前可以做到,並且能夠去做的事情。
當文武百官們聽了李世民講述以工代賑、興修水利、修路搭橋的國策,也都陷入片刻沉思。
有人看向了站在高士廉身後的陳平安,那一身少監的官袍,在這大殿之上,還是比較醒目。
他們的心中也是門清,皇帝口中說出來的以工代賑這般良策,必然是出自於陳平安之手,也隻有他,會想出來這樣的良策吧?
若是陛下想出來的,早就用上了。
昨天,陳平安隻身覲見,在皇城內呆了一天,這消息也已經在文武百官內部傳開。
所以也就很容易就聯想到了陳平安的身上,未曾想到,他不僅僅是工匠高手,還是一位治世能臣。
魏徵第一個站出來,抱拳躬身道:“陛下,臣以為,此計可行,但是如今國庫空虛,根本就不夠用來支持興修水利這種大的工程。”
“臣以為,可以先治理長江中下遊水域,召少量的民夫,施行以工代賑之法,先看一看,若有不妥之處,也可立即修改,以免出現難以彌補的差錯。”
緊接著,就是房玄齡,他也站出來,表示可以用以工代賑之法來興修水利,減小洪澇災害,也是支持魏徵的提議,先弄個小工程,試一試。
陳平安就這樣靜靜地站在大殿上,聽著魏徵、房玄齡等官員之乎者也,他也聽得懂其中的一些內容,隻是這朝議和平日裡有一些不一樣,有著起居郎在記載,自然是要正規一些,用的是朝議的格式。
不過,也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還是非常高的。
畢竟,這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曆史,都是古人創造出來,一代一代積累下來,形成了獨特的瑰寶。
陳平安也是第一次參加朝會,新鮮感十足。
李世民這時候卻問道:“玄成,你可有舉薦之人,負責這一次治理長江水患、用以工代賑之法來興修水利?”
魏徵躬身道:“陛下,不知這以工代賑之法,是何人之建言?”
陳平安愣了一下,立馬回過神來。
好家夥,這是自己給自己挖了一個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