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醫療和教育(2 / 2)

貞觀公務員 餘秦唐 4250 字 5個月前

陳平安喝了幾口茶水,歇息了一下嗓子,這才繼續道:“陛下,臣見到孫道長之後,倒是又想起來一事,是關於千年之後的醫療行業,或許……可以給陛下一些前車之鑒。”

李世民抬眼,看著陳平安,連忙道:“講。”

千年以後的醫療雖然也是經常被人詬病,而且也是頻頻出現很多問題。

可是醫療的模式確實是值得李世民借鑒一下,最起碼,成立官方醫館,並且規範管理行醫、郎中,確實是可行的,一來,能夠讓百姓們不再盲目,有病不求醫,反倒是求佛求仙,用一些蠻橫的偏方治病。

二來,也可以讓一些適合種植藥材的地方的農戶、佃主等,有一些更高一點兒的收獲。

同時,也能夠增加醫藥方麵的賦稅,這藥材需要種植吧,也需要收購吧,一來二去,是不是就產生了消費,也產生了收入。

第三個,也算是減少人口損耗,讓百姓們病有所醫,提升他們的幸福感。

完全就是好處多多的事情。

李世民卻沉默了。

想要在各地建立國醫館,不是那麼容易的。

首先,如今有名望的郎中,那都是和世家門閥多多少少有一些關係。

還有一些,自然是淡泊名利,和孫思邈差不多,喜歡修道煉丹。

這樣的高人,是不可能到國醫館坐館的。

其次,藥材其實也被門閥世家掌握,若是真的要建立起來國醫館,到時候沒有藥材,豈不是空殼一個?

最後,又該如何判定一個郎中是有著行醫資格,還是沒有行醫資格呢?

而在發放行醫資格的時候,若是有人從中作弊,讓一些沒有行醫資格的郎中,得到了行醫資格,卻去招搖撞騙,又該如何?

“國醫館之事待定,以後,不過,你也可稍微留心,若時機成熟,能建立國醫館,你就寫一個章程出來,朕看一看。”

“這等惠民萬澤之事,還是要做一做。”

說到這裡,李世民又停頓了一下,緩緩地、又稍微深沉地說道:“朕以為,千年以後的教育模式,才是真正強國之本。”

真不愧是千古一帝,建立了貞觀盛世的帝王。

能夠在陳平安的狂轟亂炸之中,很精準地找到真正的命脈,找到關鍵問題之所在。

教育強國確實是一個國家興盛之本,也是國家穩定,甚至是延綿萬世。

陳平安也回過神,本來是想要講一講千年之後的醫療,結果,卻講到了千年之後的教育。

好像,自己一開始也確實有點兒疏忽於教育這方麵的點了啊。

陳平安連忙道:“陛下聖明,臣倒是有些疏忽了,教育確實是現階段,也是陛下當前可以進行改良的一個方向。”

“陛下,說到教育,臣就不得不說一說科舉製度,自前朝開始,於大唐真正使用,一直傳承到了千年之後,科舉製度也未曾被完全廢除。”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