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平安最近往來將作監更為頻繁,而那邊如今風聲很緊,一點兒消息都傳不出來。”
“倒是前幾天,有人見到陳平安讓人抬著一個大水缸,進宮麵聖。”
“倒是不知道,又會有什麼新奇物件出現了。”
李靖看了一眼李勣。
知道他是想要在自己這裡探口風。
“我歸來之後,一直閉門讀書,於這些,未曾聽聞什麼消息。”
李勣落子。
“原來如此,我說藥師兄怎麼棋藝更高了呢。”
“再來一局?”
李靖則是喝了一口茶,然後起身,站在了涼亭內,看著不遠處的河畔之景。
“茂公也不必過於憂慮,陛下乃是一位雄主。”
“陳平安此人就算是智近乎於妖,那也是第二個張良,他若從軍,怕是早已經入營衛,觀其行事,多於將作監,或為天工,必不會為將。”
李勣也站起來,疑惑道:“藥師兄就如此之肯定?”
李靖點了點頭。
以他對李世民的了解,若是陳平安文武雙全,也是一位將才、帥才,這時候,怕是已經成為了一位校尉。
而且,四月初製定的剿匪之令,其平匪將軍的名單上,必定有陳平安之名。
李靖更覺得,李世民是不會讓陳平安出長安城。
這樣的人,隻有留在他身邊,才會安然入睡吧?
陳平安確實不會什麼排兵布陣,更不會帶兵打仗,讓他領一軍作戰,估計可能比趙括還不如。
畢竟,作為一個太平盛世的人,作為一個普通上班族,他連主任都不是,手底下彆說十個人,就是三個人,那也是老帶新的情況下。
陳平安的性格就不適合當一個管理層,慈不掌兵、義不掌財,這句話,可是至理名言。
好在,李世民也不想讓陳平安去從軍,獲得軍功。
以陳平安的能力,還有他的出身,去從軍,那真的是浪費了。
陳平安用了三天的時間,寫了永徽元年至永徽六年的曆史事件。
對於李治時期的曆史,記憶中的內容沒有貞觀年的多,畢竟,羅藝也好、杜如晦也好、還是李淵病死、長孫皇後病死,也都能記得住,並且看到過。
而永徽年的六年史冊,是真的沒有看到多少。
李治登基為帝,然後就是牢記太宗的遺訓遺囑,奉行不渝。
也就有了一個永徽之治。
說白了。
就是吃貞觀之治的老本。
當然,陳平安記得比較清楚的一件事,那就是永徽六年,武氏被李治冊封為皇後。
寫完之後,就直接進宮麵聖,遞給了李世民。
李世民打開一看,寥寥幾筆。
不過,上麵卻也出現了幾個人名。
“弘文館大學士褚亮之子褚遂良,朕記得此人,他寫得一手好字。”李世民開口道。
陳平安解釋道:“褚遂良博學多才,精通文史,也是一位忠肝義膽、耿直之臣。”
在沒有寫出李治時期的史冊,還有武則天時期的史冊之前,陳平安是不會泄露天機,直接說出武則天登基為帝之話語的。
既然是寫史冊,那就一步一步來,一部一部地寫。
李世民聽到陳平安對褚遂良的誇讚,便有了想要啟用此人的心思。
再看到最後,微微蹙眉,疑惑道:“廢王立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