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新鮮的黃桃已經陸續成熟了,大部分都會從實惠的角度考慮,選擇買新鮮的黃桃來煮糖水,所以黃桃罐頭已經不適合再繼續生產了。”
即便市場還有需求量,也不會太大。
更何況生產黃桃罐頭的廠家太多。
聞言,孫廠長那張滿是肥肉的臉耷拉下來:“這個問題,我們也考慮過。但徐知青,畢竟分廠的負責人是你,分廠生產什麼食品,是需要你操心的。”
徐婉寧何嘗不明白這個道理?
食品廠成立這麼多年,基本上都是按部就班地生產產品。
不隻是春華食品廠,華國範圍內的大部分食品廠都是這樣的。
徐婉寧的黃桃罐頭是個例外,因為其他廠子看到了效益,所以紛紛效仿。
而像利民食品廠的張廠長那樣,願意主動尋求突破的太少。
這也是國有企業的一個弊端,大多數人生怕擔責任,所以寧可不主動,這樣就能避免犯錯了。
如此一來,造成的後果就是,經濟越發滯後。
幸好這種局勢再過幾年就會改變。
“話雖這麼說,但我相信孫廠長也希望分廠越來越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