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雲帆聞言點了點頭,開口說道:“張大人所言甚是,隻是晚輩竊以為 平山中賊易,平心中賊難啊!”
張永聽罷眉毛一挑,脫口說道:“哦?楊將軍此言何意?”
“正所謂 揚湯止沸不如釜底抽薪,張大人你想想,這蜀中百姓為何要跟隨李順造反?還不是因為朝廷重稅、貪官汙吏盤剝,百姓們活不下去了。此時李順登高一呼“均貧富”,百姓自然群起響應。今日縱然平定了叛亂,難保日後不再發生此等禍事,”楊雲帆說完歎息了一聲。
張永讚歎的點了點頭,又有些差異的開口說道:“楊將軍乃行伍之人,竟也能對治亂之道有如此真知灼見,真是令老夫汗顏……”
“張大人過謙了,您可是大宋第一能吏,官家派您來出任成都知府,正是想要用大人的德行和能力來治理蜀中,張大人見微知著,想必大人早已把這些都想到了,晚輩也隻不過是班門弄斧而已……”楊雲帆躬身謙虛的說道。
作為大宋官員政績考核的第一名,張永深得皇帝趙光義的賞識,原本趙光義打算讓張永進宮成為太子的老師,為太子傳授政務治理之道,沒想到趕上了蜀中動蕩,蜀中的官員皆是昏庸無能之輩,接連的昏招迭出,讓李順輕鬆攻破了成都府,導致整個西南地區動蕩不安。
趙光義在派出大軍圍剿的同時,也在為蜀中後續的治理發愁,遍思群臣,也隻有治理地方頗有成效的張永能夠收拾蜀中的爛攤子,所以便讓張永隨王繼恩的大軍一路南下。
張永望著楊雲帆,笑著點了點頭,又想了想補充道:“老夫昨日已經擬好了呈送官家的奏折,今日聽到楊將軍一番高屋建瓴的見解,回去還要修改一下奏折,再呈送給官家……”
“張大人肩上的擔子非常重啊,蜀中由亂到治需要很多的爛攤子要收拾……”楊雲帆說道。
張永則是笑著搖了搖頭,開口說道:“說實在的,蜀中經過李順這麼一折騰,老夫的工作反而能夠更好的開展了……”
“張大人此話怎講?”
捋著胡須,張永笑著說道: “哈哈……這蜀中之所以這麼多百姓跟著造反,最大的原因就是因為百姓的土地被豪紳大族兼並,百姓不得已隻得成為地主的佃農,地主豪紳的盤剝克扣,再加上當地官府的橫征暴斂,導致百姓沒有活路,隻能造反。而李順的叛軍,所到之處,各個豪紳大族或是逃走或是被殺,他們的土地便成了無主之地,老夫就任後,隻需向朝廷奏請,把這些無主之地分發給百姓,那麼就能使百姓有一條活路,朝廷還能多一些稅收,可謂一舉兩得,”
“若是放在平時,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就算是朝廷下令攤丁入畝,那些豪紳大族也不會把田地拿出來。現在好了,李順把這些豪紳大族殺的七七八八,也算是把這些阻礙全部鏟除了!”張永說道。
楊雲帆也長歎一聲,開口說道:“希望蜀地能夠由此從大亂走向大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