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況,阮文浩還是上屆科舉的熱門人選,這次赴京趕考,他也同樣是帶著滿滿的自信。
這般舍我其誰的人物,林曉光如果不將他表演得強勢一些,就和劇本設定嚴重違和了。
“各人員準備!”
“A!”
包拯一行四人,高高興興地朝天然居客棧走去。
恰逢此時,阮文浩與幾位考生迎麵而來,將他們四人堵在門口。
當包拯看清楚,眼前是自己在破廟結識的阮文浩和張京二人時,忙雙手作揖道:“文浩兄,張京兄。”
誰知道,包拯熱臉貼上冷屁股,不僅阮文浩、張京不領情,他們身旁的一個窮酸書生還手指著公孫策,對阮文浩說:“文浩兄,這就是公孫策,他破了我的對聯,你今天一定要給我們出口氣!”
眼看形式對公孫策不利,包拯隻能以和事佬的身份自居,勸他們說:“各位兄台,我們都是讀書人,以文會友,何必認真呢?”
阮文浩不以為然,駁斥道:“錯,魏王曹丕曾經說過,文章乃經國大業,不朽之盛世,怎麼可以不認真呢?”
言罷,阮文浩又嘲笑了一聲:“哼,你們這些南方人真是見識淺薄!”
得,演到這裡,阮文浩言行舉止裡暴..露出來的地域歧視已經是板上釘釘,林曉光也算是徹底領悟了,自己這個角色存在的意義,不為彆的,純粹就是為了拉仇恨、送人頭,專門給主角後續裝逼、打臉用的。
鏡頭一轉。
隻見包拯、公孫策麵麵相覷。
看著來勢洶洶的阮文浩等人,公孫策不想多做糾纏,轉身對包拯他們說道:“好了好了,你們已經餓了,等我為你們接風洗塵,走!”
“彆走,等一等!”窮酸書生出口攔住他們。
阮文浩輕蔑地說:“隻怕你們沒有錢結賬。”不等公孫策回話,阮文浩接著又道:“來,把我的對聯掛上去!”
在眾人的圍觀下,那窮酸書生聽話地將阮文浩的對聯,用扯線機關拉到客棧的石壁上方。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人過大佛寺,寺佛大過人!”
前一句是公孫策所作,後一句則是阮文浩所對。
“不錯,不錯,對的真不錯。”
“……”
旁人讚美不絕於耳,阮文浩摸了摸下巴,得意洋洋地說:“區區小聯,我一盞茶沒喝完就對好了,何難之有啊?”
這時,一旁沉默不語的張京,也趁勢叫囂道:“你們這些鄉下小兒,來到京城汴梁,最好還是謙虛點,要是自以為有才氣,到處招搖,恐怕要自討苦吃啊!”
“哈哈……”話畢,眾人哄堂大笑。
受到阮文浩等人的連番侮辱,公孫策的臉色越發難看,包拯忙安慰他說:“反正我也不餓,不如先到客棧歇息一下。”
“對!還是乖乖待在客棧裡,免得出來丟人現眼。”阮文浩又在包拯麵前補了一刀,簡直作死不償命。
“停!過了,演的不錯。”
聽到導演這句話,林曉光暗暗鬆了口氣,也在心裡偷偷高興了下。
不得不承認,人的自信心,就是通過這樣一次又一次渺小的成功和肯定,逐漸強大起來的。
想當初,林曉光剛來橫城跑龍套那會兒,不懂燈光,不懂鏡頭,包括連演員最基本的站位都不懂,三天兩頭就要挨導演一頓批評,最煎熬的時候,差點就想卷鋪蓋走人了,可現在,時過境遷,這些曾經擺在林曉光麵前的困難,在如今的林曉光看來,早就如同家常便飯一樣稀鬆平常,根本不值一提。
其實,對“阮文浩”這個角色,林曉光也已經理解得足夠透徹,因為,這個人物足夠簡單,足夠無腦。
沒錯,說直白點,就是無腦,無腦得有些可愛。
隻要阮文浩一開口,從他嘴裡吐出來的,絕對沒有一句是好話,也沒有一句是廢話,從頭至尾,都是如此。
如果以電視劇的角度,去看待“阮文浩”這個人物,編劇隻是想著怎麼才能把他寫得更狂妄自大,更討人厭,從而激起觀眾內心的抵觸心理,然後主角包拯再當眾上演一記精彩的打臉橋段,這樣的話,觀眾就可以坐在電視劇前,看得津津有味了。
或許根本沒有哪個知名演員,喜歡扮演這樣一個沒有靈魂的“冤大頭”角色,但對於無名小卒林曉光來說,卻是格外珍惜。
林曉光始終覺得,這個世界上,不存在爛角色,隻有爛演員,任何一個平凡、普通的角色,隻要你用心揣摩了,一樣可以演出小人物的精彩。
過了兩分鐘,肥龍領著新招攬來的群眾員到達現場,大約有一二十人左右,他們每個人的身上都穿好了平民百姓的古裝戲服。
副導演助理在邊上給他們說戲,大致就是給他們布置一些起哄啊,呐喊啊,搞氣氛之類的任務。
簡單彩排了兩遍之後,副導演拎著大喇叭喊道:“準備了,準備了,這是場群戲,記住你們自己的位置啊,五秒後入鏡!五秒啊,彆搶也彆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