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看到節目、搜集資料,到獲得授權、劇本完成,邯家女前後僅用了短短幾個月,如此迅疾,是擔心好選題花落彆家。
事實證明,邯家女的顧慮並非多餘,就在她拿到授權不久,就有一些製片人向陸勇發出意向。
寫這個劇本時,邯家女從邶京電影學院導演係碩士畢業隻有半年,並剛剛開始嘗試創作劇本。
曆時一個多月劇本完成,她拿給了第一個讀者——父親邯三平看。
邯三平沒做過多評價,隻說了句“題材還不錯,可以拿給彆人看了,不丟人。”
於是,當女兒邯家女把劇本地二稿改好之後,邯三平就把林曉光約到了家裡。
看到林曉光一副喜不自禁的樣子,邯三平笑著問道:“怎麼樣?寫的還行嗎?”
“三爺,我真不是吹捧,您女兒寫的這個劇本,實在是讓人愛不釋手啊!”
“有句老話怎麼說來著,虎父無犬女,果然是名不虛傳!”
雖然知道林曉光是吹捧,可邯三平還是忍不住笑道:“哈哈,是嗎?那你覺得這個劇本,改編拍攝電影的話,能賣錢嗎?”
林曉光琢磨了一下,現在不是考慮電影能不能賣錢的問題,而是劇本能不能過審的問題。
像《我不是藥神》這種,痛戳社會痛點的現實主義劇本,通常是很難通過電影局的審核的,理由嘛,主要還是影響不好,現在老百姓安居樂業,社會發展的這麼和諧,人均gdp又這麼高,怎麼可以拍攝這種有辱市容的電影呢?
想到這裡,林曉光忐忑的問道:“三爺,您覺得,這個劇本能過嗎?”
邯三平明知故問道:“你是說內容審核吧?”
林曉光點了點頭:“對啊三爺,這電影局的審核標準,您是最清楚不過的了。”
邯三平沉思了片刻後,又道:“曉光,這事兒你先彆急,審核的標準,並不是一成不變的,你可以先拿去局裡送審,我會幫你更進。”
“我就問你,如果我把這個劇本交給你去操作,讓你拍成電影,能夠獲得成功嗎?”
說實話,這個看起來不像是能有太大商業回報的題材,作為一位老江湖地邯三平不可能不清楚,即便他女兒寫出的還可以,也不一定有人願意投拍。
於是,邯三平抱著試試看、哪怕隻是讓專業人士提提意見也好的簡單想法,幫女兒邯家女把劇本發給了林曉光。
“三爺,我個人認為,這個劇本題材非常,完全可以操作。”林曉光的肯定回答,讓邯三平特彆驚喜。
“不過三爺,說來說去,還是劇本修改的問題,如果我們把這個劇本拿去送審,估計這兩年,也不一定能通得過審核。”
林曉光之所以使用“修改”這個詞彙,是因為在審查詞典裡沒有“槍斃”一詞,取而代之的是“修改”。
“修改”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有期的,一種是無期的。前麵一種是善意的,具有建設性的;後畫一種則是兵不血刃,彬彬有禮地打入冷宮。
在林曉光的導演生涯中,兩種情況都有幸遇到過,經驗告訴他,修改意見不怕多,30條也不可怕,越多越具體,越具體越好修改,也就說明隻要聽話,通行在即。
怕就怕寥寥幾筆行文,用詞十分抽象,比如說:整體感覺有些消極,調子比較灰,缺乏正麵力量的引導。
看到這樣的評語,不止林曉光會感覺蛋疼,所有的導演都會心裡一緊,汗當時就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