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道山穀東側。
月光下。
黑壓壓亂石低矮灌木間趴著不少人影。
稍平坦的空地上三四十人,高高低低圍坐成三四層的一個圈。
大部分都是抗大學員。
都在聽劉滿河對戰士們交流心得。
秦隊長跟著勸:“馬連長,伏擊鬼子那一戰,你們打得挺好,有好的經驗可不能藏著掖著啊...”
見推辭不過,馬良左右看了看,想了一會兒才開口:“...兵不厭詐,在行動前摸清敵人兵力火力情況,清除隊伍行蹤或者故意向敵泄露蹤跡以打伏擊,戰鬥時先選擇有利地形,以局部兵力、火力優勢,做到天時地利兵力火力至少三樣占優...”
馬良並沒藏私,結合胡義經常跟自己說的話,加上參加過的戰鬥過程,以及這一次抗大教官講的理論,揉在一起,挑出自認為有用的戰鬥經驗,大致說了一些。
“要是能達到馬連長你說的這些條件,誰都能打他小鬼子...”某位學員覺得馬良純粹是在背教官講的課本...
秦隊長倒是覺得有意思:“哎,你們九營每個連的火力都這麼強?輕機槍都到了排?”
馬良愣了一下,很想說在參加師裡學習那一次就繳獲了不少鬼子機槍,可惜後來上繳了。
自己離開時九營求援時,丫頭那個排機槍早都到了班,但要是說這話,倒有些打擊人,隻得忍住:“差不多吧...”
“你可真能吹...”隊伍中一戴眼鏡的學員搖頭:“我們全連就一挺機槍,大部同誌手中還都是老套筒,你認為你們獨立團能跟...特務團比?”
“你們應該是突圍才集中了你全連的武器裝備吧?”一學員跟著質疑。
人群中另外一學員猶豫一下,跟著發表自己看法:“我不讚同你們以犧牲戰友的生命,來換取繳獲的做法...”
人群中間的劉滿河倒是覺得馬良說得不錯:“與敵人戰鬥肯定會有犧牲,如果連鬼子都不敢打,那咱們算什麼抗日隊伍?不打鬼子,又哪來的繳獲?”
剛才說話的那學員脹紅了臉:“我不是說不打鬼子,上級一直強調,要在與敵人鬥爭中不斷壯大自已,要是咱們連人都沒了,怎麼保護老百姓?”
“如果連鬼子都不敢打,又怎麼保護老百姓?”馬良忽然覺得自己說這話似乎有些不合適,立即補充道:各根據地實際情況不同,結合各自實際情況,采用靈活的方式與鬼子作鬥爭也沒錯...”
聽馬良說這話的口氣,完全是一副教訓的口吻,先說話的眼鏡學員不乾了:“嗬嗬,口氣可真不小...”
這位一直譏諷,泥菩薩也有三分火氣,馬良也不想跟他過於計較,思索了一下:“我相信大夥也聽教官講過,目前我們處於防禦階段,大部分時間都是鬼子掃蕩,所以他們采取的是攻勢,這才給了我們打伏擊的機會,大夥想想,我們總不可能一輩子被鬼子追著打吧?
所以我認為,適當對敵采取主動進攻,完全能打敵人措手不及...”
“上級給我們補充的子彈、手榴彈有限,再說,一旦進攻就會失去地利優勢,怎麼可能像你說的那樣主動進攻打鬼子...”
“就是,除了搞夜襲還差不多...”
馬良一頭黑線,九營還是班的時候,確實跟二連一起對炮樓打過夜襲。
升排後還打過縣城,後來更是直接偷襲鬼子鐵甲車。
升連後連鬼子騎兵連都敢陰,而後好幾次更是直接跟鬼子拚火力。
這些事上級應該知道,但既然沒有宣傳,也許是並不適合推廣。
想到這裡,繼續道:“沒子彈沒手榴彈,也沒有地利,但我們有人啊!隻要集中優勢兵力伏擊敵人,積小勝為大勝,隻要能持續打勝仗,不斷吃掉敵人小股部隊,鬼子身上帶的彈藥可不少,哪裡又會愁子彈?”
話一出口,立即意思到可能又會扯到拿戰友生命換繳獲的事上...
“馬連長,鬼子身上帶的彈藥多,但鬼子戰鬥力太強,我們甚至五比一的兵力都打法過,而偽軍跟偵輯隊要好打得多,能不能說說,偽軍、漢奸他們平時身上帶的子彈也不多,打上一仗後,繳獲的彈藥根本補充不消耗,你們是怎麼做的...”
“讓偽軍開不了槍就成了...”
“先前你說鬼子化裝成八路軍,我們也能化裝成偽軍,戰士們瘦得跟麻杆似的,怎麼也不像肥頭大耳的偽軍啊,再說到哪找那麼多軍裝...”
這個問題...你不打偽軍,哪來的偽軍軍裝,至於人太瘦,一天隻吃兩頓稀的,確實...馬良覺得這個問題根本不好回答...
討論挺激烈,到了後來,幾乎成了馬良舌戰同學...
圈子外邊躺在茅草叢中的楊瘋子,聽得不由搖頭:“啥玩意...”
旁邊看瞪著臟眼看月亮的大狗嘀咕:“特麼的我一直以為八路都跟九營差不多,沒想到還有那麼多窮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