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誌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上過學的朋友們,想必都學過這首《滿江紅》。’
‘嶽飛,這個名字已經超脫了名字本身的含義,形成了一種強烈的文化符號,一種民族精神。’
天幕之中,播放著影視劇裡嶽飛的高燃片段,尤其是大破敵軍的那些鏡頭。
低沉渾厚的解說聲,在諸天萬界億兆生靈的耳畔響起。
‘嶽飛的民族精神,不僅是一種價值觀念的傳承,更是對國家民族責任的擔當。’
‘他的忠義熱血,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華夏兒女,促使他們為了國家民族的繁榮而努力奮鬥。’
開篇前奏的評價之高,是之前諸位名將所沒有的。
將嶽飛的地位意義拔的很高,甚至高到了民族精神,價值觀的程度。
諸天萬界之中,宋之前的時代驚駭莫名,難以想象後世居然出了如此一位曠世豪傑。
宋以後的朝代,哪怕是蒙元與滿清,也不覺得對嶽飛的稱讚有什麼不對的地方。
真正陷入思緒衝突的,卻是兩宋時空的世界,尤其是靖康前後。
紹興時空。
臨安行在內,麵白無須的活太監趙九妹,目光陰鷙的望著天幕。
“明明是一個不聽號令的割據武夫!居然吹的這麼高,也不怕風大閃了舌頭!”
他吐出口濁氣,轉首望向一旁身材高大,相貌俊朗之人“秦相公以為如何?”
“官家。”
秦檜神態從容,談吐清晰“仙人降世,以昆侖鏡展現過去未來。天下百姓愚鈍,恐受其蠱惑。處置嶽飛之事,當從長計議。”
頓了頓,他接著說道“並非需要我等親自動手,若是將其軍情傳給金人,斷其補給調走援軍,讓其與所部沒於戰場之上,也不失為一個妥善辦法。”
趙九妹當即笑言“秦相公真乃朕之肱骨也。”
“哈哈哈哈~~~”
君臣二人相視一笑,目光之中皆是尋覓知己的滿足。
天幕的播放,還在繼續。
‘嶽飛,字鵬舉,相州湯陰人。’
‘自幼習武,年少從軍。’
‘初為北伐燕雲十六州之敢戰士,後金軍南下覆滅宋國,目睹了金人血腥殺戮,中土之地血流漂杵,百姓為奴幾不為人的淒慘場景,激起強烈的愛國心與民族自尊,投身轟轟烈烈的抗金事業。’
‘其母姚氏深明大義,勉勵嶽飛,於其背上刺字‘儘忠報國’流傳千古。’
‘之後連番征戰,接連擊敗金軍。’
‘奈何大宋積弊已深,從皇帝到大臣皆以投降為主。最終在一係列的奇葩操作之下,汴梁城破,徽欽二帝被抓去五國城,北宋滅亡。’
現代時空。
趙清然打開瓶裝水喝了兩口,自顧自的點評。
“有人說,靖康之恥隻是皇室宗親與大臣們倒黴,與百姓無關。說這種話的人,不是蠢就是壞。”
“戰前開封府數百萬人,可戰後卻是十不存一。那麼多的百姓罹難,在這些人眼裡卻好似不存在。”
“至於兩河(河東河北)千萬百姓淪為金人奴隸,生不如死,在他們眼裡也是當做看不到。”
“北宋滅亡,本身就是趙宋得國不正的後遺症,隻能說趙宋活該,卻是連累了那麼多的百姓。”
大秦時空。
祖龍望天,久久不語。
扶蘇這裡,卻是看著靖康之難時的淒慘景象,錯愕不已。
他詢問趕來的李斯“丞相,這金人從哪裡來的,怎麼從未聽說過。”
李斯瞥了眼擺造型的祖龍,壓低聲音“公子,若是不能徹底掃滅不臣,四海歸一。沒有金人,還有銀人銅人鐵人。仁慈換來的隻有殺戮,唯有耕戰與鐵血震懾四方,天下方能長治久安~~~”
很明顯,李丞相是在借機說教,勸說整天跟儒家混,講究仁恕的扶蘇可彆心慈手軟。
心慈手軟的皇帝,是不會有好下場的。
那邊的祖龍沒有回頭,隻是哼了一聲,當是讚許。
洪武時空。
朱元璋一聲歎息“可惜了這條好漢!”
各處時空反應不同,唯有兩宋時空直接炸裂。
宋初時空。
“兩宋兩宋,原來是這麼個兩宋!”趙匡胤整個人都陷入了深深的迷茫之中“國滅源於得國不正?居然是朕的鍋~~~”
一旁的趙光義,倒是跟沒事人一樣悠閒自得。
“都是大哥的子孫後代惹了禍,丟了臉麵。與我趙光義一脈有何相乾~~~”
靖康時空。
趙佶與趙桓父子倆,渾身顫抖麵麵相覷。
“國破家亡,還被抓走當奴隸去了?”曾經仙風道骨的趙佶,此刻雙股顫顫幾欲暈厥“桓哥兒,你現在是皇帝,家國為重。你留下頂著,為父要南巡~~~”
趙桓乾脆沒說話,轉身就跑。
一眾大臣們紛紛上前阻攔,連環推拉勸說,那是相當的熱鬨。
唯有尚書右丞李綱,匆匆喚人“快,速速去相州將這嶽飛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