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取義(2 / 2)

庶子奪唐 江謹言 4025 字 11個月前

李靖麾下的大半都是自長安調來,多為關中兒郎,甚至還有許多就是來自涇、慶等州,武德九年李恪舍身北上,救關中百姓於水火,這份保家活命的恩情他們都還記著。

現在他們身在城牆之下,雖然他們萬分憎恨趙德言,但因為李恪也在身旁的緣故,他們哪怕隻是拿箭指向他,都是一種冒犯。

恩怨分明的大唐兒郎們竟將手中的弓箭稍稍放了下來。

城上將士的動作很細微,但卻被頡利看到了眼中,他也不曾想到李恪竟在唐軍中還有這般威信,不禁心中大悅。

就在趙德言的話講完之後,李恪也知道自己再無他選了,李恪的眼中閃過一絲決然,策馬來到了城下。

李恪站在城牆之下,看著城上無數大唐將士的眼睛,他知道,大唐能夠攻到這裡,是付出了多少兒郎的性命,而他,決不能叫這一切付諸東流。

“唐軍將士們,我乃唐皇三子,蜀王恪!”李恪一聲高喝,城牆內外,十餘萬人齊齊看向了他。

李恪立於兩軍之間,輕握馬韁,任由垮下的駿馬在城下來回踱步,而他則雙眼緊緊盯著城上的大唐將士。

“自武德九年,突厥南侵,本王以皇子身份入突厥為質,爾來三載矣。三年來,本王最為思念的便是父皇,便是長安,便是我大唐故土。”

李恪說著,聲音越發地大,表情越發地激動。

後麵的頡利見了李恪的反應,總覺得有些不妥,但李恪又沒說出什麼不合適的話,便未上前阻止,可就在片刻之後,他便後悔了。

隻見李恪上句話音剛落,便深吸了一口氣,突然開口吼道:“本王來此,隻為好叫將士們知曉,我大唐皇室,隻有戰死的李恪,沒有投降的皇子,今突厥以本王為質,大唐將士不必顧忌本王之安危,當奮力殺敵,衛我河山。傳本王令,奪突厥牙旗者,封萬戶侯,拜上將軍!”

奪突厥牙旗者,封萬戶侯,拜上將軍!

李恪之言一出,恒安城上頓時人人激奮,為的不是李恪許諾的封賞,而是李恪的這番話。

“蜀王!蜀王!蜀王!”

一時間,高聳險峻的恒安城上高聲之聲不止,唐軍士卒的士氣被李恪的一番話已經推到了頂點。

城牆之上的副帥張公瑾握掌成拳,重重地砸在了身前的城樓石塊上,渾然不知疼痛。

“蜀王壯哉!”張公瑾歎道。

“軍心可用。”主帥李靖看著眼前的場景,見士卒群情激奮,當即心裡有了計較。

李靖對張公瑾道:“傳令三軍出城,奪回蜀王!”

論人數,突厥軍自在唐軍之上,唐軍理當據城固守,但隨著李恪的一番話,唐軍上下的士氣已經被徹底點燃,此時若是出城迎戰有勝無敗。

李恪的話叫唐軍士氣大振,同時,卻把他身後的頡利嚇了一跳。

他沒想到李恪竟有這麼大的膽子,居然在陣前口風大變,害地他陷入如此兩難的境地。

“找死!”頡利頓時大怒,抽出了手中的馬鞭,便要往李恪的身上抽去,可還沒等他的鞭子落在李恪的身上,恒安城內的唐軍已經殺將出來,一個個紅了眼,仿佛要將頡利生吃一般。

“迎敵!迎敵!”頡利一時間來不得顧忌李恪,隻是命人將李恪帶到後軍看押,而他自己則指揮大軍迎上了唐軍。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