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再見長孫(1 / 2)

庶子奪唐 江謹言 3968 字 8個月前

當李恪再回長安時已是貞觀四年的仲春,也不知真是時節的緣故,還是心情使然,當李恪再見長安城十裡外的灞橋楊柳時,已經沒了當初蕭瑟零落之感,卻多了一份“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儘長安花”的暢意。

“從未想過,闊彆十餘載,有生之年我竟還能活著回到長安。”長安城灞水邊,馬車上的蕭後遠遠地看著她睡夢中熟悉的長安城,感歎道。

蕭後大業十二年隨隋煬帝楊廣南下江都,而如今已是貞觀四年,在此期間已經過去了整整十五年。

十五年,對於一個年過半百之人意味著什麼,誰都知道,所以當蕭後再次回到長安城時,心中不免慨歎。

在蕭後的一旁,李恪聞言笑道:“聽夫人這麼一說,李恪倒還算是好運了。”

古人為質,短則十餘載,長則一生,李恪北上為質方才四載,便得以還朝,已經算得上是極短了。

想先秦嬴政在趙國為質,也是待了十年的時間,而這已經算是短的了。

蕭後問道:“你是不是早知會有今日?”

蕭後看著李恪嬉笑的樣子,想起了當初李恪答應送他回唐時自信的模樣,心中突然冒出了這個念頭,於是問道。

李恪倒是沒想到蕭後會突然這麼問,於是回道:“小子非是仙人,哪能知未來之事,我隻是對父皇,對大唐有信心罷了。”

“當真?”蕭後看著李恪的眼睛,再次問道,顯然,李恪方才的話還不足以叫他信服。

李恪聞言,玩笑道:“現在夫人這麼問,莫非是反悔了不成?”

蕭後聽了李恪的話,不禁笑道:“我既答應你的,哪還有食言的道理,也罷,我便不為難你了,你這個孩子雖是少年模樣,骨子裡的心思卻不少,連我這個年過半百之人都看不透。”

李恪道:“這世間事本就如此,哪有都能看得透的,不過夫人不必多慮,小子與夫人是友非敵,夫人儘可寬心。”

李恪的立場如何蕭後自然知道,這也是蕭後願意與李恪親近的原因之一,蕭後笑了笑,安靜地坐回了馬車。

大軍凱旋回京,是入貞觀四年以來整個長安城最為盛大之事,不隻是朝臣,就連周遭的十數萬百姓都聞之風動,紛紛跑到長安城內外的官道之上,一睹凱旋大軍之風采,圍滿了兩側,自長安城外十裡便是如此。

此次北伐大軍大部俱是由關中精銳,土生土長的關中兒郎,在兩旁圍觀的百姓中便偶能見到他們的街坊鄰居,爹娘兄妹,他們的胸挺地更直,士氣更高了。

四年前,大唐被破關中,國都長安都險些丟了,大唐君臣上下厲兵秣馬四年,為的就是今日,為的就是現在。

如今他們的關中兒郎把勝利從突厥帶回了大唐,大唐出征歸來的將士們如披華袞。

而對這一刻的榮耀,沒有人比李恪更加明白他的來之不易,在突厥四載,他低了四年的頭,終於今日,他昂首挺胸地回到了長安。

李恪與主帥李靖策馬行於眾軍之前,一口壓抑了四年的氣終於舒出胸臆,他恨不得高聲狂吼:他李恪又活著回來了!

“殿下前麵便是明德門了。”過了灞水,長安城便近在眼前,看著在眼前漸漸放大的城牆,李靖對李恪笑道。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