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以後婢子便向宮裡尚宮局那樣嗎?”尚宮局為宮中六尚之一,主掌宮中事務,在宮女的眼中權勢極高,丹兒一向對她們很是豔羨。
李恪笑道:“不錯,自本王正式開府後這府中的婢女便儘數交由你來管了,以後你就是本王府上的尚宮。”
李恪話音一落,丹兒的臉上先是喜悅,而後又有些擔心,問道:“丹兒年少,此前也隻是服侍殿下,從為轄製過旁人,丹兒怕會做的不好,給殿下丟人。”
李恪搖了搖頭笑道:“無妨,此前從未做過便慢慢來學便是,你且看母妃身旁的瓶兒姐,這些年來不也做的很好嗎?更何況在本王府上,有本王給你撐腰,誰敢在背後胡言亂語。”
李恪用人,尤其是自己府上的人,李恪看重的倒不是他們的能力,李恪若想尋個能力強些的,大可開口問宮中要人,宮中管事的中官大有人在,李恪自能要來,但李恪卻沒有開口。
李恪真正看重的是人的忠心,丹兒在突厥陪侍他實在,他都看在眼中,丹兒的忠心自不必多疑,這才是李恪最為在意的。
有了李恪的這句話,丹兒才放下心來,丹兒興奮地拍掌道“謝殿下,婢子絕不辜負殿下信任。”
————————————
延康坊這邊,李恪正在看著自己即將出宮建衙的府邸,於此同時,長孫無忌也得到了李世民已準李恪外出開府的消息。
“不知司空大人傳臣前來所為何事?”長孫府的偏廳內,諫議大夫顏相時對長孫無忌拜道。
長孫無忌問道:“楚王之事,你可曾聽聞了?”
顏相時點頭回道:“楚王開府雖是昨日之事,但如今已是滿朝皆知,下官豈有不知的道理。”
長孫無忌問道“楚王之事,你如何看?”
顏相時曾得長孫無忌舉薦,入天策府為十八學士之一,與長孫無忌相交甚篤,堪稱為長孫無忌的心腹,長孫無忌同他說話倒也直白。
顏相時回道:“楚王其人雖年少,但下官卻看不懂他,他自請外出開府也不知是為了避嫌,還是另有所圖。”
自古以來,但有皇子有意於皇位者,無一不是想方設法地留在皇宮,親近皇帝,可李恪卻反其道而行之,竟在大功之後自請外出開府,顏相時自然覺得怪異。
但對於李恪所為,就算是長孫無忌也不敢有絲毫的大意。
四年前李恪請質北上,那時長孫無忌也未必把李恪當回事,隻當他是自尋死路,可結果呢,四年後李恪挾大功返京,甚至就連太子李承乾的風頭都被李恪蓋了過去,一時無兩。
長孫無忌道:“李恪此人雖看似年少,但卻頗有心機,他的所作所為看似天馬行空,實則其背後必有所思,千萬不可大意。”
李恪想要本該屬於李承乾的皇位,而長孫家未來百年的富貴都與他外甥李承乾的皇位密切相關,長孫無忌絕不允許李恪對李承乾的皇位產生任何的威脅,哪怕殺錯,也絕不會輕易放過。
顏相時聽得長孫無忌之言,問道:“司空大人詔下官來此,想必已有所籌劃,還請司空大人吩咐。”
長孫無忌對顏相時道:“李恪之所以能有如今的名望,能得陛下寵愛,靠的無非就是北上為質之功和他故作出的那副模樣,若是能叫陛下和群臣見了李恪野心勃勃的真麵目,不信他還能成得了氣候。”
顏相時對長孫無忌頗為了解,他聽著長孫無忌的話知道長孫無忌的心裡想必已有對策,於是問道:“司空大人的意思是?”
長孫無忌道:“每日便是獻俘大典,大典之上我自有安排,屆時還需你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