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木秀於林(2 / 2)

庶子奪唐 江謹言 4019 字 11個月前

李恪聞言點了點頭,對溫彥博道:“溫相但請之言,李恪洗耳恭聽。”

溫彥博對李恪道:“所謂‘故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曹魏李康之語殿下可曾聽聞。”

溫彥博之言一出,李恪便立刻明白了溫彥博的意思,溫彥博說的想必就是方才大殿之事。

李恪問道:“溫相想必是覺得李恪方才在大殿之中說的差了。”

溫彥博道:“老臣並非此意,方才殿下所說金詞玉語,一言中的,正是謀國之言,與老臣所想不謀而合。”

李恪接著問道:“那溫相的意思是?”

溫彥博道:“殿下說的不差,但做的卻缺了幾分火候,有殿下方才所言,恐怕難免朝中大臣猜忌,殿下需得千萬仔細啊。”

溫彥博對李恪說著,仿佛是一個滿經世事的老者,正在循循教導著自己的後輩。

李恪聽著溫彥博的話,自然知道他說的何意。

李恪非是太子,但今日在大殿之內卻做地太過顯眼,把包括太子在內的滿朝文武都給蓋了過去,這樣做固然搶得了一時風頭,但卻開罪了太子一黨,尤其是長孫無忌等人,恐怕得不償失。

李恪淡淡笑道:“溫相是在為李恪安危擔憂吧。”

溫彥博道:“殿下年少,不知朝堂深淺,殿下之言許是一心為國,言之無意,但聽在旁人的耳中便有了其他味道,容易為人所妒啊。”

一個年紀六旬的老人,散朝之後竟還專程趕來同他說這些話,李恪看著溫彥博苦口婆心的樣子,心頭浮起一陣感動。

他對溫彥博有恩不假,但那些並非他有意為之,可溫彥博卻將恩情記在了心中,把他當作晚輩來照看。

方才在大殿之上,甚至有一瞬間李恪也不知道自己圖的是什麼,圖名利,圖帝寵,還隻是為了大唐和突厥軍民的安危,抑或兼而有之,李恪說不清的。

不過李恪對方才大殿所為終不後悔,該來的總會來,不會因為他一時蟄伏而退散。

李恪頓了頓才道:“方才大殿之事我若不說,又等何人來說,事關大唐社稷,北境安危,雖明知險地,李恪亦不悔矣。”

李恪話放落,一陣涼風拂麵,吹動李恪的鬢角的發梢,也揚起了他飄飄的衣角。

四年前溫彥博雖未在長安,但恍惚間他仿佛能夠看到當初李恪在自請為質,北上突厥時的模樣。

“殿下高義。”溫彥博對李恪讚道。l

李恪笑道:“溫相謬讚了,我一介豎子何來的高義,隻是這世間事再難,總要有人去做,而我便要做那個做事的人。前路艱難,雖千萬人,吾往矣。”

溫彥博聽著李恪的話,心中一陣震蕩。

李恪少年英姿,同他相比,就連原本還算出彩的太子李承乾也顯得不過爾爾。

溫彥博心中竟突然生出了一種奇怪的心思:將來若他為帝,大唐將會是何等模樣?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