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天剛蒙蒙亮,李恪便趁著早涼的時候出了門,往翼國公秦府而去。
自打李恪昨日入宮後,宮中便已經有人傳來了李世民的口諭,告知秦叔寶,自明日起,楚王李恪便將隨其習武,要秦叔寶好生教導,不必因為皇子之尊便多加優待。
秦叔寶得了吩咐,早早地便做了準備,命人大開中門,帶著其長子,年僅十歲的秦懷道在正門相迎。
“末將秦叔寶參見殿下。”看見李恪策馬揚鞭,正往翼國公府而來,停在了正門處,秦叔寶上前對李恪俯身拜道。
李恪見得秦叔寶上前,連忙翻身下馬,扶起秦叔寶道:“大將軍快快請起。”
“謝殿下。”秦叔寶起身謝道。
李恪當先問道:“大將軍近來身子如何,可比以往利索了些。”
秦叔寶笑著回道:“有勞殿下掛心,自孫真人診治過後,末將的身子骨已比以往康健許多,咳嗽也少了,若是我家懷道爭些氣,末將興許還能多抱幾個孫子。”
秦懷道年方十歲,離娶妻生子尚早,還要些年頭,有此也可見秦叔寶的身子和心態確是比以往好了許多。
李恪聽了秦叔寶的話,笑道:“看來大將軍是想抱孫了,大將軍但請寬心,待本王今日回府後便告知母妃,請母妃在各府千金中幫著懷道兄給尋摸尋摸,若有門當戶對,情投意合的便幫大將軍促成這段姻緣。”
秦叔寶聽了李恪的話,臉上也露出了一絲笑意。
秦叔寶乃武臣,行伍出身,身邊的朋友也多是些粗人,與秦懷道年紀相仿,門戶又相當的著實不多,秦叔寶的好兄弟程知節(程咬金)倒是有意將程家二女嫁於秦懷道,但秦叔寶見過程知節之女,性情暴躁,與程知節一般,實在非是良配,隻宜敬而遠之,故未曾應允。
李恪之母楊氏乃宮中貴妃,時常與京中權貴人家主母打交道,若是楊妃願意牽線,倒是條不錯的路子。
秦叔寶拱了拱手道:“如此甚好,犬子年歲雖小,但過些年便該談婚論嫁,犬子之事便有勞貴妃娘娘幫忙留意了。”
李恪笑道:“那是自然,大將軍不必客氣。”
對於娶妻生子之事,年僅十歲的秦懷道倒是不甚在意,畢竟他還年少,就算有了合適的人選,最快也要三四年的時間。
不過作為與李恪年紀相仿的少年,也正是心中最易蒙動之時,他對李恪其他的事情倒是頗感興趣。
秦叔寶走在最前,領著李恪往府內走去,而在後麵,秦懷道則悄悄地拉過了李恪,小聲道:“殿下盛名,在下早有耳聞,今日終於得見真顏。”
李恪聞言,倒是覺得好奇,問道:“懷道兄也知本王?”
秦懷道的臉上露出滿滿的欽佩之色,對李恪道:“那是自然,殿下上馬從戎,兩軍陣前以身退敵,下馬風流,歡場之上倚紅偎翠,殿下大名,我長安子弟誰人不知?在下對殿下也早已神交已久,今日得見何其幸也。”
李恪聽了秦懷道的話,倒是微微一愣,他沒想到,自己在長安城這群權貴子弟眼中竟還頗有“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