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聯親(1 / 2)

庶子奪唐 江謹言 3673 字 8個月前

依李元昌之意,他本欲請李承乾出麵,向李世民提起大唐與突厥人聯姻之議,而後將阿史那雲許給他。

李元昌想的倒是挺好,但李承乾聽了李元昌的話,卻動了其它的心思。

李元昌剛走,李承乾便命人備紙研墨。一封奏章便自東宮送進了立政殿。

“父皇親閱,兒臣承乾敬奏:父皇神武,北伐突厥,生擒頡利,乃有今日北線之安,然今頡利病重,恐命難久。頡利若去,突厥人心勢必動蕩,故當下之要當為施恩突厥,安撫人心。兒臣竊以,或可擇一宗室子,娶頡利嫡女阿史那雲,冊襄王,封定襄大都督,世鎮北地。一可安突厥之心,二可壯北地之勢,望父皇聖裁。”

李承乾的奏章中並未提及李元昌,更未提及李恪,但這封奏章卻無異於一把利刃,一下子插進了李恪的心窩。

李承乾的信中雖未提及何人迎娶阿史那雲,但長安城中的明眼人都看得出,大唐宗室子弟中,沒有任何人比李恪更加合適了。

李恪少時為質突厥,本就與阿史那雲走的極近,再加上李恪又與突厥眾多首領相熟,若是李恪迎娶了草原明珠阿史那雲,再由李恪出麵安撫,自然事半功倍。

而且如此看來對李恪也極為有利,李恪既能抱得美人歸,又能收攏突厥之勢,自然是一舉兩得。

可這僅僅隻是表麵而言,因為李恪若當真娶了阿史那雲,那他付出的代價將會是易爵襄王,出任定襄,至此李恪一脈為大唐守備北線,永鎮漠南,不得再返長安。

自打頡利被擒,突厥國滅,頡利漠南故地便被分為六州,分屬定襄、雲中兩大都督府,而定襄便掌漠南半壁。

若是對尋常皇子而言,襄王、定襄大都督、世鎮北地,這樣的官爵在漠南幾乎是說一不二的人物,自然算得上是極大的恩遇,但對於李恪而言,卻並非如此。

李恪要的不是橫行一方,高官厚祿,他若是為了這些,大可請旨外放,去往揚州封地便是,又何必留在長安,他要的是太極宮中的那張龍椅,手握傳國玉璽的無上權力,他要稱帝,而一個世鎮北地,回不來長安的皇子是不可能成為儲君,成為皇帝的。

用半個漠南換整個大唐江山,於李承乾而言自然很是劃算。

李世成對李承乾寵愛非常,當李承乾的奏折進京,第一時間便直抵李世民的案頭,而李承乾奏折中所言正中李世民之心。

李世民太需要這樣一個人了,頡利若死,突厥人便沒了名義上的首領,李世民同樣擔心生亂,李承乾奏折中所言,恰是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若當真能有宗室子弟迎娶阿史那雲,既能穩定漠南及突厥人,使李世民對突厥人放心,也能籠絡突厥人心,使突厥人對大唐放心,對朝堂而言自是極大的助益。

故而李世民方一看到李承乾的奏章,當即大悅,雖未直接指婚,但也命宗正寺查閱皇室譜牒,擇選適齡宗親。

一下子,一個艱難的選擇便擺在了李恪的眼前。

上疏請求聯姻,娶阿史那雲,出鎮定襄,至此退出奪嫡之爭,與皇位無緣,抑或是對此事不聞不問,老老實實地縮在他的楚王府中稱病不出。

李恪若是稱病不出,固然保住了自己奪嫡的最後一絲機會,但卻隻能眼睜睜地看著阿史那雲嫁於旁人,甚至還會引起李世民對他的猜忌。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