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懲處(2 / 2)

庶子奪唐 江謹言 4035 字 10個月前

李安儼稍稍頓了頓,乾著嗓子回道:“太子一早便出了門,往著東北向去了。”

李世民聽到李安儼的話,甚至不必再多問,李世民已經猜到了李承乾何在。

在李世民武德九年成為太子,而後登基,一直到大唐北伐突厥大捷的貞觀四年前,李世民在東宮生活了四年多,他對東宮自然熟悉的很,東宮的東北角隻有一處鷹鷂院,那是放鷹的地方。

李世民自己也喜圍獵,故而對豢養圍獵所用的鷹犬也頗為喜好,但是他自己尚知自持,平日也隻是在理政之餘把玩一二,哪會如李承乾這般放肆。

李世民道:“你既知太子何在,還不速使人傳他回宮,朕就在這麗正殿等他。”

李安儼忙道:“陛下稍待,敦促太子回宮之人已經去了,太子稍後便至。”

其實自打李世民進了東宮,前往鷹鷂院給李承乾報信的東宮衛率就已經趕了過去。

皇帝李世民是這偌大的太極宮的主人,他的行蹤自然也最為人所關注。

太極宮,昭慶殿。

李世民往東宮去的動靜不小,而楊妃本就有心探知此事,當李世民駕臨東宮時,後宮中的楊妃也已經得到了消息。

昭慶殿的內室中,瓶兒對楊妃道:“娘娘,陛下看了權萬紀的奏章後大怒,當即召了蔡國公家的二公子杜荷入宮核實,現已往東宮去了。”

楊妃聞言,點了點頭道:“陛下既往東宮去了,想必已同杜荷問了清楚,此行怕是問罪去了。”

瓶兒對楊妃道:“既有如此良機,娘娘何不乘勢發難,於朝野內外造勢,興許便能一舉將太子從東宮之位上拉下來。”

對於瓶兒的話,楊妃思慮了片刻,搖了搖頭對瓶兒道:“此事不可,廬州行刺一事不過是虎頭做得一個局,本就無真憑實據直指太子,光憑太子的一句酒後之語便要陛下將太子廢黜,絕無可能。”

楊妃身在後宮,她很清楚李世民對李承乾的寵愛,李世民對李承乾這個嫡長子可為寄予厚望,李承乾酒後胡言,惹得一頓責罵自是難免的,但是此事並無真憑實據,隻此一事便要將李承乾從太子之位上拉下來,無異於天方夜譚,更何況,李承乾的身後還站著長孫皇後和長孫無忌。

楊妃之言自然在理,但瓶兒聽了心中卻難免不是滋味。

瓶兒是看著李恪長大的,一向視李恪如親弟,雖然行刺李恪之事非李承乾所為,但聽李承乾之言,卻有置李恪於死地之意,留著李承乾,對李恪而言終究還是個威脅。

瓶兒不免歎道:“小郎用心良苦,可惜此次未能儘得全功。”

楊妃看著瓶兒不甘的樣子,道:“此事切不可追地太急,更不可以外朝發力,把兄弟內鬥置於台麵之上。若是虎頭在此事之上與太子徹底生死兩立,恐怕兩人都落不得好,隻會兩敗俱傷,平白便宜了旁人。想必就算虎頭在京,也不會如此。”

李恪若當真就此事死咬李承乾,縱然借朝中之勢重傷李承乾又能如何,在李世民的眼中終究還是手足相殘,最後兩人隻會都落不著好,叫李泰、李佑等人坐收漁利。

瓶兒問道:“娘娘,難不成此事就此作罷了嗎?”

楊妃的眼中閃過一絲她在外麵從未有過地精明,對瓶兒道:“如此足矣,所謂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焚。陛下不是常人,是天子,這懷疑和失望的口子一旦開了,便再也補不上了,儲位易手,不過是早晚的事情。”網,網,,...: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