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遊說蕭瑀(2 / 2)

庶子奪唐 江謹言 3857 字 10個月前

李恪道:“蕭相放心,我絕不叫蕭相為難,蕭相上書父皇但憑本心便是。”

“殿下但請直言。”蕭瑀對李恪道。

李恪道:“貞觀初年,父皇曾以分封之事問於蕭相,蕭相隻需將當年奏對之言整理作奏疏,上稟父皇便是。”

貞觀初年,李世民以分封及郡縣之利弊問於蕭瑀,蕭瑀曾力主分封,李恪要蕭瑀將當年所言上奏李世民,自然就是要蕭瑀上奏倡議分封之事。

可李恪已然封於揚州,分封之事又與他何乾?

蕭瑀起初也覺得頗為迷糊,但不過稍加思慮了片刻之後,他便回過了味來。

李恪這哪是要管分封之事,這分明就是要借此事大做文章,煽動朝中非議,借朝堂之力來阻他封王淮南。

小小年紀,對朝堂對人心的的把控竟到了如此地步,就算是曆經三朝,閱人無數的蕭瑀,也不禁覺得訝異非常。

一瞬間,蕭瑀似乎明白了阿姊的意思,也明白了阿姊為何如此看重李恪,李世民的諸位皇子之中,李恪確實要勝旁人多矣。

不過蕭瑀明白李恪的意思歸是明白李恪的意思,這並不代表著蕭瑀便對李恪多了好感,願意助李恪成事。

蕭瑀曾為南梁皇子,深知皇位之爭中的凶險,故而對此事也是退避三舍,避之尤恐不及,又怎會主動沾上去。

蕭瑀不願摻和儲位之爭,過去是這樣,現在也還是這樣。

蕭瑀拒絕道:“此事乾係重大,與臣又本不相乾,臣又何必去蹚這趟渾水,此事請殿下恕罪,臣愛莫能助。”

蕭瑀已是宋國公,官拜少傅,可謂位極人臣,無論將來是李承乾為帝,李恪為帝,還是李泰為帝,都於他助益不大,他又何必冒著得罪太子的風險,在這個節骨眼上幫著李恪。

蕭瑀所想,李恪亦知,蕭瑀不貪財,不念權,以權位金銀相惑自然動不得他的心,李恪要蕭瑀出手,為他所用,他就絕不會寄望於這些身外之物。

李恪對蕭瑀道:“蕭相行事端方公允,我自是清楚,隻是蕭相既為蕭家子弟,既為江南官吏之首,又總該為蕭家,為整個江南世家做些什麼吧。眼下天下大勢,關隴門閥居首,其次山東世家,江南名門早已漸趨沒落,若是在無法力挽狂瀾,恐怕不出三十年,以蘭陵蕭氏為首的江南世家便該泯然眾人了。”

李恪的話傳入蕭瑀的耳中,蕭瑀一下子頓住了。

蕭瑀出自蘭陵蕭氏,為官數十載,多少沉浮,他真正關心的不是自己的家業,不是自己的官職權位,他真正關心的正是李恪口中的蘭陵蕭氏。

如今的蘭陵蕭氏雖仍是天下世家翹楚,論聲望甚至不在七宗五姓之下,但身為蕭家人的蕭瑀卻很清楚,如今朝中局勢已多為關隴和山東世家所把,蘭陵蕭氏身為南族已後繼乏力,若是待蕭瑀故去,蘭陵蕭氏朝中再無話事之人,蘭陵蕭氏將麵臨的是何等的危機。

李恪看著蕭瑀的模樣,似乎已有意動之色,於是接著道:“諸位皇子中,太子心向隴右,魏王心向關東,能助蘭陵蕭氏,能助南族的唯本王一人而已,蕭相何不給本王一個機會,給蕭氏一個機會,也給整個南族一個機會。”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