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蕭瑀上疏(2 / 2)

庶子奪唐 江謹言 3726 字 10個月前

岑文本如實回道:“少傅蕭瑀的奏疏特加了紅批,想必是緊要之事。”

李世民笑道:“哦?此前時文(蕭瑀表字)因彈劾藥師之事為朕所罷相,便對朕生了埋怨,已經少有奏本遞上,怎的今日竟怎的還上了紅本,快將時文的奏疏拿來。”

“諾。”岑文本應了一聲,從堆在一旁的奏疏最上拿出了那本係了紅綢的奏疏,遞到了李世民的手邊。

李世民自岑文呢手中接過結果蕭瑀的奏疏,不過簡單地掃視了幾眼,臉上先是一陣凝重,緊接著便露出了滿臉笑意。

“陛下聖啟,臣蕭瑀敬奏:臣觀三代有天下所以能長久者,類封建諸侯以為藩屏。秦置守令,二世而絕。漢分王子弟,享國四百年。魏、晉廢之,亡不旋跬。此封建之有明效也。今大唐立國未久,天下雖安,然為保無虞,當效兩漢故事,循昨日楚王之先例,冊諸王於天下,分封而治”

這大唐君臣上下,有兩個人是最倡分封製的,一個是蕭瑀,而另一個便是皇帝李世民,李世民看著蕭瑀的奏疏,說的正是他心中之事,豈能不悅。

而因李恪外鎮揚州之事政事堂和朝中已然廷議通過,百官已開其首例,眼下正是下詔分封的最佳時機,這個時候蕭瑀一封奏疏進宮,豈非正中李世民下懷。

“所見略同,所見略同,果然還是時文知我。”李世民揚著手中的奏疏,對岑文本笑道。

岑文本早知蕭瑀所奏何事,但還是故作出一副不解之色,對李世民問道:“不知蕭少傅所言何事,竟使陛下如此欣悅。”

李世民道:“時文欲以楚王外鎮揚州之事為契機,借此定論分封之事,你以為如何?”

岑文本聞言,先是沉思了片刻,而後搖頭道:“臣以為此事恐怕不妥。”

李世民皺了皺眉,問道:“岑卿這是何意?”

岑文本回道:“楚王就藩揚州,鎮於淮南本已不和朝例,陛下又怎可再以此為機,推行分封之製呢。”

李世民道:“楚王亦是你之弟子,難道楚王就藩揚州,非你所望不成。”

岑文本當即回道:“楚王就藩揚州,乃陛下特恩,本就於朝製不和,已是出格,至於分封之事便更是如此。陛下此時若提分封之事,豈不是脅迫臣下,叫滿朝文武兩難嗎?”

岑文本之言聽著是義正辭言,力勸李世民勿動分封的心思,但他哪裡不知,李世民對分封之事一直念念不忘,他這是變著法子告訴李世民,楚王李恪外鎮揚州,設藩揚州之事已過朝議,眼下正是推行分封的最好時機。

岑文本之言雖有引導李世民的意思,但這也是眼下的實情,李世民聞言,堅持道:“此事朕心意已決,岑卿不必多言,隻管擬旨便是,朕自有區處。”

侍駕的中書舍人,本就有草擬聖旨之職,李世民下令,岑文本斷無抗旨之理。

“臣遵旨。”

李世民之言而言,岑文本的臉上似乎露出了一絲難色,但片刻之後,才提起了筆,依李世民之言草擬下了聖旨。

岑文本雖是遵李世民之名草擬了聖旨,但岑文本很清楚,李世民的這道聖旨斷不會一帆風順地下發至朝堂,莫說是尚書省了,就連門下省那關都過不得。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