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推恩令(1 / 2)

庶子奪唐 江謹言 4155 字 10個月前

,最快更新庶子奪唐最新章節!

平戎策,這三個字不止一次地在李恪的耳邊響起過。

大唐能人誌士確不少,李恪坐鎮一方,在揚州、在長安時便常有士子投書府上,多有言及北境安定之事。

這些士子中不乏忠君愛國之輩,但更多的還是相中了李恪的權位與名望,欲借投書於李恪,博李恪青眼,以為仕途晉身之資。

這些東西李恪看了不少,但真正言之有物,又切實可行的著實少之又少,大多是空泛之言,如今李恪自趙德言的口中又聽到了這三個字,自也不會覺得訝異。

大度設乃傲慢獨斷之輩,空有野心,但卻無才德,在他手下人事不好過,趙德言是漢人,想要另換門牆也在情理之中。

在李恪的眼中,趙德言到底叫他看之不透,與那些初出茅廬的士子不可相提並論,李恪還是道:“好一個平戎策,本王倒是感興趣地很,卻不知先生何以教我?”

趙德言既來尋了李恪,便早有腹稿在胸,李恪話音剛落,趙德言便不假思索地回道:“薛延陀得突厥大半之土,居於北地,早晚必為大唐之大患,趙某口中的‘戎’,便是隱患北地的薛延陀,不知殿下以為然否。”

今日在大宴之上,李恪已經與大度設撕破了顏麵,當著趙德言的麵,李恪也懶得掩飾,於是回道:“先生所言不錯,薛延陀賊心不死,其國上下多有好戰之輩,覬覦我大唐富庶,早晚必有一戰。”

趙德言點了點頭,接著道:“不過薛延陀不同新羅、南詔等小邦,論國力雖不及鼎盛時的東突厥,但也不在吐蕃、西突厥之下,若欲強兵北征,一來耗費甚巨,二來鐵勒人善戰,絕非一時可定,故而欲定薛延陀,不宜一味用強,而當剛柔並濟,內外同進。”

剛柔並濟,內外同進。

這四個字傳入李恪的耳中,李恪的臉上稍稍浮現出了一絲笑意,李恪也曾同楚王府門下議及薛延陀之事,所想倒是與趙德言所言不謀而合。

“願聞其詳。”李恪親自起手,為趙德言倒了杯茶,緩緩道。

趙德言雙手作捧,自李恪手中接過遞來的茶杯,小心翼翼地放在了身前,接著道:“薛延陀雖強及一時,但卻不同於突厥,突厥之強,累計百年,又儘在其汗室阿史那氏一族,同出一門,故而內外一心,定之不易,但薛延陀之強,卻不過短短數載,又盛在鐵勒九部,非在薛延陀一族,其心不一。”

趙德言說著,有些口乾了,清了清喉嚨,接著道:“而且薛延陀雖為一國,但他卻不隻外分九部,國內夷男也尚有數子,內爭不斷,想要內外分化,絕非難事,隻要薛延陀國內一亂,大唐想要自外擊之,破之,便非難事。”

李恪聽著趙德言的話,臉上的笑意更濃了,趙德言所言,正與李恪所思相似,薛延陀看似強盛,實則內憂外患。

薛延陀號稱勝兵二十萬,兵強馬壯,但又如何比得上當初帶甲百萬的突厥,薛延陀的確全拒漠北,占地甚廣,但他的二十萬士卒不止要鎮守各處,防備大唐和西突厥,還需防備與他同宗的回紇、思結等部,尤其是回紇部,兵強馬壯更不在薛延陀之下。

薛延陀內不能服九姓,安汗庭,外不能定西域,滅西突厥,他的裡子,遠沒有表麵上看來的那般強盛。

李恪笑道:“先生之意,倒與本王不謀而合,本王也正欲與父皇言及此事。”

趙德言看著李恪臉上的笑意,似乎李恪也早有謀劃,於是道:“既是如此,殿下不妨與在下一起將自己心中所想書於這桌案之上,且看你我所思是否儘同,可好?”

“自無不可。”李恪輕笑了一聲,應道。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