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恪道:“不止是對父皇,對本王而言也是如此,父皇命本王經略河東,圖謀北事,有這樣一個聽話的突厥可汗在,本王行事也會便宜上許多。”
李恪和蘇定方正在說著,不知不覺間已經到了定襄城下。
“末將阿史那思摩拜見大都督。”李恪近前,阿史那思摩連忙上前拜道。
李恪翻身下馬,緩緩地走到阿史那思摩的身前,並未將他扶起,反倒是從身旁定北背負的革袋中取出了一卷聖旨,抬手舉起了聖旨,朗聲道:“本王乃並州大都督、楚王恪,本王奉父皇聖喻傳旨,懷化郡王阿史那思摩並突厥部眾接旨!”
李世民詔封阿史那思摩為突厥可汗之事所知之人不多,定襄城消息閉塞,更無從知曉,阿史那思摩原隻當李恪此來隻是為統軍北上,奪回諾真水,沒想到竟還兼著封詔傳旨。
李恪是何等人物,皇帝愛子,坐鎮河東的並州大都督,若隻是尋常詔令,何以勞煩李恪親自來一趟?
“莫不是漠南戰敗,連失諾真水和白道川,定襄城被圍之事觸怒了李世民,特命李恪問罪來了?”阿史那思摩的心裡頓時“咯噔”了一下,自己在心中暗自思忖了起來。
阿史那思摩所思,也不無道理,畢竟阿史那思摩奉旨駐守漠南,可他到漠南不過數月,便受薛延陀入侵,甚至險些丟了定襄城。
不過待李恪展開手中聖旨,接下來的話卻叫阿史那思摩大為意外。
“門下:於戲!突厥部眾,代居沙漠,元戎才舉,龍城克定。三部種類,十角酋渠,鹹襲冠帶,俱為臣妾。朕光宅**,亭育萬品,爰降大造,存其亡國。既複故庭,乃樹君長。惟爾右武候大將軍、懷化郡王阿史那思摩,器量明遠,識用宏通,忠孝之節,簡於朕心,明智之材,重於蕃落。朕用是命爾為乙彌泥孰俟利苾可汗。傳之子孫,為唐藩屏...”
隨著李恪的聲音一字一句地傳入阿史那思摩的耳中,阿史那思摩臉上的訝色越發地重了,他沒想到,他等來的竟然不是李世民問罪的詔書,而是冊封他為突厥可汗的聖旨。
其實關於漠南之地的安置,朝中一直爭議頗多,不過大多數朝臣都是持一個意見,那就是劃漠南之地為都護府,納入唐治。阿史那思摩從未想過,他身為突厥降將,有朝一日李世民竟會冊封他為可汗,將他封於突厥故土。
阿史那思摩聽著李恪的話,一時間反應不及,竟有些愣住了,還是李恪看著阿史那思摩有些出神,親自將阿史那思摩扶起,把手中的聖旨交到了阿史那思摩的手中,對阿史那思摩笑道:“父皇恩旨,憐突厥百信思故國之情,特下旨複突厥舊國,冊你為可汗,號乙彌泥孰俟利苾。”
阿史那思摩連忙起身,自李恪的手中接過聖旨,謝恩道:“臣阿史那思摩謝陛下恩賞。”
李恪對阿史那思摩道:“父皇冊你為可汗,鎮守漠南,日後你我相鄰,可要多守望相助啊。”
阿史那思摩想來謹慎,忙道:“大都督嚴重了,阿史那思摩自唯以大都督之命是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