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宮本是十餘載前為時為秦王的李世民所築的天策上將府,雖不及太極宮和東宮來的寬綽氣派,但也算是敞亮,再加之平日來人也不多,倒也不顯得擁堵,可自打今日午前,大安宮中傳出消息後,大安宮內外便聚了無數人,大安宮竟都顯得有些擁堵了。
就在今日午前,大安宮垂拱殿內突然傳出消息,上皇於殿中突然昏厥,水米不進,怕是不成了。
此消息一出,長安城內外頓時一陣紛亂,上皇李淵諸子、諸孫,並朝中各省部重臣紛紛趕往大安宮,在宮內外聚作了一片。
李恪為皇子,上皇病危,當李恪得到消息,帶著武媚娘也急忙趕到垂拱殿,當李恪到了垂拱殿外後,不過盞茶的功夫。垂拱殿外已經滿滿當當地站了百來人,李恪一眼望去,也儘都是他熟識的。
不過殿外雖然人多,但殿中李淵正在救治,皇帝李世民正在殿中伴駕,大殿外安靜地一片,所有人都在盯著垂拱殿殿門的方向,不作大氣。
李恪也是提著一顆心,在垂拱殿外等候了約莫半個時辰,終於等出了消息,垂拱殿的大門緩緩地開了,李世民的近身內侍常塗走了出來。
大門一開,殿外的所有人都齊刷刷地望了過去,等著常塗開口。
常塗一臉沉鬱地站在門外,頓了片刻,才道:“傳太上皇旨意,詔諸親王進殿,諸位臣工暫且在外候著。”
李恪看著常塗的模樣,本就覺著不對,聽了常塗的話,心也一下子沉了下去。
李淵若是無礙了,常塗出口的話應該是命眾人各自回府,來日再計,可如今常塗卻命眾臣在殿外候著,命封了親王的諸子和諸孫進殿,看著架勢,怕是要最後交代後事了。
李恪本就是李淵親孫,又為楚王,王號在眾親王之首,聽著常塗的話,跟著太子李承乾便一同進了垂拱殿前殿。
垂拱殿中,李恪站和其他皇子一樣,站在一邊,並未說話,而是側著身,看著床上躺著的李淵正拉著李世民的手,在交代著最後的話。
今日的李淵的神色似乎比前些天李恪見著他時的神色還要好上許多,顯得也精神了許多,但李恪透過李淵那雙眼神渙散的雙眸卻知道,現在已經是李淵僅剩的最後時間了。
李恪站的靠前,站在殿中,耳邊能夠清晰地聽清李淵口中的話。
“隋末亂世,天下紛亂,我奉承天意,自太原起兵,逐鹿於中州。時群雄四起,山東李密、河北竇建德、洛陽王世充、江南蕭銑、隴右薛舉等也都是一時豪傑。幸我大唐得天眷顧,據得關中,又有我兒世民善戰,征伐天下,輔弼於我,才有今日的大唐江山。”
“我大唐得國,功勳最著者便是世民,大唐立國,半賴世民之功,世民繼我帝位,本就是應當應份,更無可指摘的。如今我大限將至,便要下去見我的那些老友了,這大唐江山,治國安民之任,便全仗世民了。”
李恪看著李淵的模樣,聽著李淵的話,不知怎的,心中竟也有幾分戚然。
眼前的這個老人,不止是他的祖父,更是大唐的開國帝王,是一個崛起於亂世的梟雄,曆經生死乃有江山,而如今,這個曾今權掌天下的大唐皇帝,如今竟已到了油儘燈枯的這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