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季輔道:“臣主持草擬的這道章程乃是依禮法而定,又參照曆朝曆代的規矩,還不知何處不妥,望陛下指明。”
李世民道:“你參照曆朝曆代的規矩來定我大唐之事,便是不妥,便是錯謬。”
高季輔被李世民這麼一說,一下子也有些慌了,忙問道:“臣不知錯在何處,還請陛下指正。”
李世民道:“自西漢始,有和親之說以來,凡中原之國與外族聯姻,俱是中原弱,而外族強,是為中原之國求姻與北族也,然眼下卻是不同,我大唐威服四海,兵壓海內,乃天下至強,外族之人更奉朕為天可汗,我大唐與薛延陀和親,乃是夷男所求,豈能再循舊製,墮我大唐聲威。”
李世民此前對和親的章程等事從來隻口不提,可自打收到了李恪的手書後竟當即便應了下來,提了這些事情,李世民能有今日的想法,多半也是出自李恪了。
長孫無忌聽著李世民的話,心中暗道不好,他這才明白過來,原來李恪竟是在這裡等著他了。
李恪知道自己不在長安,一時間難當和親之議,竟然出此策,在這裡為難了一招。
高季輔聞言,也明白了李世民的意思,此番和親,乃是薛延陀畏懼大唐兵勢,而後所求,薛延陀自然要拿出他的誠意,而大唐作為天朝上國,李世民身為天可汗,自然也要端著自己的身份,李世民是要借這次和親,向天下彰顯大唐之強盛。
高季輔問道:“此事此前倒是從無規例,臣不知陛下聖意,還望陛下示下。”
李世民笑道:“夷男要娶我大唐公主,這聘禮自然是不能少的,朕要薛延陀以馬匹五萬、牛四萬,以及駱駝和羊各三萬為聘,由薛延陀帕夏梯真達官親自押送,往靈州迎親。”
李世民之言一落,大殿之中頓時嘩然,兩國聯姻,李世民要薛延陀帕夏親自來靈州迎親並無不妥,倒也在情理之中,隻是馬匹五萬、牛四萬,以及駱駝和羊各三萬,這張口便是十五萬匹,李世民的胃口實在是大的嚇人,要知道,薛延陀之所以急於求和,就是因為如今漠北東西開戰,薛延陀力不能兩顧,這才如此。
眼下的薛延陀本就糧草緊張,李世民還如此獅子大開口,薛延陀在這種局麵下,想要拿出這般多的聘禮,怕是要搬空北國各部落的牧場了。
李世民話音才落,便有太府少卿梁務儉出列道:“啟稟陛下,我大唐乃天朝上國,於薛延陀聯姻自當彰顯尊貴,但若是如此巨額地索要牛羊,是否顯得有些市儈,而且以薛延陀眼下的國力恐怕未必拿出的來,難免叫人覺著我大唐是在為難薛延陀。”
梁務儉與李承乾一向交好,就連他的這個太府少卿的官位都是李承乾舉薦而來的,梁務儉所言自然是在幫著李承乾了。
可梁務儉方才稟事畢,也不必李世民說話,梁務儉的頂頭上司太府卿蕭欽便開了口。
蕭欽輕哼了一聲,道:“梁少卿何時擔憂起了薛延陀的庫藏,卻不知梁少卿掌管的是他薛延陀的太府還是我大唐的太府?陛下要薛延陀重聘,既是彰我大唐尊榮,顯天可汗之威,更是為削薛延陀國力,使薛延陀再無南顧之能,確保我北疆太平,怎的到了梁少卿口中反倒成了輕慢之舉?”
蕭欽所言,正和李世民心意,李世民這般獅子大開口,確是有從李恪之意,借機削弱薛延陀的意思。
李世民道:“蕭太府所言正是朕之所思,若無異議,此事就此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