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旁的王玄策聞言也道:“子敬所言極是,此情此景,正該賦全此詩,以映此時。”
李恪武名雖重,但文道師從大名士岑文本,才名也頗重,眾人皆知,眾人聽得長孫衝和王玄策的話,也紛紛起哄應和。
“哈哈,既是盛情難卻,那本王便不客氣了。”李恪也不是羞怯的性子,見得眾人起哄,一口應了下來。
其實李恪胸中早有腹稿,不過稍作停頓後,李恪便緩緩開口道:“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雲關逢候騎,都督在燕然。”
李恪口中的這首詩,本就是照抄的王維,王維詩畫雙絕,冠絕盛唐,他的詩作自是上佳,李恪之言才落,周邊眾人頓時一片寂靜,沉浸於方才的詩作當中。
片刻之後,長孫衝才撫掌笑道:“大都督此詩,另辟蹊徑,借報捷將士之口娓娓道出北伐盛況,著實巧妙。此戰此詩,俱是絕佳,更勝先賢,若待臣錄之於秘書省,可傳青史。”
李恪當這文抄公也不是一兩日了,臉皮還是練得不薄的,李恪聽著長孫衝的誇讚,臉上也不見絲毫羞紅,隻是拱了拱手笑道:“子敬謬讚了,本王不過隨口一說罷了,怎比先賢。”
——————————————
李恪凱旋,李世民為人父,自然不便出迎,而太子李承乾也有不適,故而在今日告了病,在朱雀門外領頭迎候凱旋大軍的乃是宰輔尚書右仆射房玄齡和中書侍郎岑文本,並司空兼兵部尚書長孫無忌,這般陣仗也算是給足了麵子。
長孫無忌雖然年紀漸大了些,但耳目尚算聰穎,就在李恪率領凱旋大軍出現在他百步開外的時候,長孫無忌已經看見了遠處騎在高頭大馬之上的李恪,當然也看到了自己的愛子長孫衝。
長孫家諸子,唯長孫衝一人成器,李恪上報戰功的捷報中也不缺了長孫衝的功勞,今日長孫衝自也是立下大功,長孫無忌本該欣喜,可就當長孫無忌看到迎麵而來的長孫衝時,眉頭卻不禁意間皺了起來。
李恪凱旋固然於長孫無忌不利,但長孫無忌也不是方才知曉,早有準備的長孫無忌斷不至人前皺眉,長孫無忌之所以皺眉是因為眼前的一幕。
長孫家是長孫皇後的娘家,長孫衝也是長孫皇後的外甥,依理而言,奪嫡之爭,長孫衝自然是要站在長孫皇後所出的太子李承乾一邊,可看眼前的架勢,長孫衝和李恪哪裡有半分仇敵該有的疏遠模樣,他們走的實在是太近了。
長孫衝和楚王府門下有說有笑,一路北來,若是不知情的人,隻怕就把長孫衝看做了他楚王府門下,李恪心腹了。
不過說來也是,自打長孫衝在並州大都督府為官的三載以來,長孫衝和楚王府人朝夕相處,自然倍加親近,而且李恪的楚王府門下無論文武,俱是當時翹楚,一時之選,遠非長孫衝以往相交的那些靠著祖蔭謀出身的勳貴子弟可比,自然就相交甚密了。
此處不乏李承乾的門人,今日長孫衝這般模樣,日後勢必傳入李承乾的耳中,若李承乾是個大度之人倒也罷了,可李承乾偏偏陰鷙刻薄地厲害,這些東西一旦傳進李承乾的耳中,李承乾又會作何感想?
長孫無忌想著這些,後背都是一陣寒意,心中也打定了主意,無論如何,務必要叫長孫衝改弦更張,同李恪和楚王府重新疏遠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