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西平邊患(2 / 2)

庶子奪唐 江謹言 3838 字 10個月前

李世民麵色鐵青地對身後的常塗吩咐道:“你親自帶人去一趟平康坊,把太子給我帶回來。”

接著,李世民又對殿中眾人道:“太子頑劣,叫眾卿見笑,朝議不必再等太子,開始吧。”

“諾。”長孫無忌聞言,應了一聲。

長孫無忌道:“二月之初,吐蕃遣軍二十萬叩邊,西南鬆州都督韓威戰敗,守城求援,餘者諸如羌酋閻州刺史彆叢臥施並諾州刺史把利步利舉州叛降,川蜀形勢危急。”

閻州和諾州,乃貞觀五年時西陲新置之羈縻州,由當地羌族酋首自管,名義上屬鬆洲轄製,在鬆州之西。此番吐蕃攻唐,閻州刺史彆叢臥施並諾州刺史把利步利望風而降,已至賊軍速至鬆洲,打地韓威措手不及,兵敗城下,隻得固守求援。

鬆洲乃大唐西南門戶,乾係重大,若鬆洲一失,吐蕃入蜀大門便開,若是危急成都,屆時整個西南都會不安。

李世民問道:“可能確切此番吐蕃出兵是為何故?”

長孫無忌回道:“吐蕃此前求娶公主遭拒,此番出兵更攜金帛,意欲求娶公主。”

長孫無忌之言一出,眾人紛紛望向了李恪,因為早在今歲之初,吐蕃遣使求親被拒時,李恪就曾有言,吐蕃一統高原,其勢已成,此番未允和親,當早做西賊叩邊的準備,隻是那時的大唐君臣對吐蕃印象刻板,隻當吐蕃不過邊陲小國,未予重視。

李世民也不忌諱其他,長孫無忌之言才落,便對李恪問道:“此事楚王早有警示,不知楚王對此可有看法?”

李恪道:“我大唐從來隻有求娶公主能成的,還從未有逼娶公主的先例,兒臣以為此例斷不可開,此番不但應當言辭回絕吐蕃之請,更當出兵卻敵,已證我大唐之名。”

李恪之言一出,殿中頓時滿是附和之聲,無論是喜戰的還是不喜戰的,如今吐蕃出麵先行尋釁,強攻鬆州,無論如何都不能就此作罷,必要出兵退敵才是。

李世民也道:“楚王之言甚和朕意,吐蕃愈是如此,我等愈不可寬縱,否則日後人人效仿,哪還有個體統?”

大唐好戰尚武,有李恪和李世民之言,這一仗是非打不可了。

自打貞觀九年,唐滅吐穀渾以來,大唐邊線便少經戰事,三載休養生息,國庫和戶部已經有了些盈餘,再加之去歲李恪北伐,所征用之民力物力又大多是河東一地,以眼下大唐的底子想要打一個吐蕃還是不成問題的。

就吐蕃之事,李世民雖然問了李恪意見,但李恪也隻是就事論事而已,並不曾多言,關於如何征伐,將帥定奪,李恪更是一言不發,畢竟李恪身為並州大都督,本就是河東邊帥,又節製大漠,手握重兵,位高權重,絕不便再插手西南,以免為人所詬病。

西征一戰的人選定地也很快,以左屯衛大將軍薛萬徹掛帥,右領軍大將軍執失思力為白蘭道行軍總管,左武衛將軍牛進達為闊水道行軍總管,左領軍將軍劉簡為洮河道行軍總管,計統軍五萬,出擊吐蕃。

不過李恪雖然未開口,但此次出征的四人卻很有些意思。

薛萬徹在李恪北伐時曾為偏路元帥;執失思力本就和李恪交好,算是李恪門下;牛進達在李恪為揚州大都督時官拜邗江府統軍,也曾在李恪麾下任職,這四人除了劉簡外,多多少少都和李恪有些關係。

大方向定了,出征主帥也定了,剩下的不過是些瑣碎事宜,由尚書省和兵部去定奪便是,李恪已經在想著散朝後回家逗弄小李璄去了,可就在李恪準備隨眾人一同出宮時,卻被李世民單獨給叫了下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