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區區佛門也敢班門弄斧?(1 / 2)

邪帝重出江湖。

尤其是伴隨著向雨田四大弟子的死,邪帝舍利的重新出現。

哪怕邪帝並未真正意義上在江湖中行走,但卻仍是在江湖上掀起了極大一片腥風血雨。

尤其是白道佛門,更是因此徹底破防。

要知道,她們之所以能夠壓製魔門多年,完全是因為邪極宗邪帝向雨田對於魔門沒有半點兒的歸屬感,他從來都不曾把自己當成魔門中人來看待。

不然的話,單憑向雨田一人之力,便足可單刷了慈航靜齋和靜念禪院。

也正是因此,她們實在是不敢幻想奢望新任邪帝一統魔門之後,會不會如同向雨田一樣,對她們與魔門之間的紛爭抱持完全不理不睬,視而不見的態度。

既如此,那倒不如把威脅徹底扼殺在搖籃之中。

當初石之軒是在展現出自己的強大底蘊,以及可怖的學習能力之後,方才被四大聖僧追殺圍剿,當然其中可能還有一些惱羞成怒的破防的原因在裡麵。

畢竟他們可算是集體被涮了一圈。

但現在僅僅隻是一個邪帝的名頭,他們甚至連邪帝是男是女,是老是少都不清楚。

便已經直接請動了四大聖僧。

而四大聖僧竟然也真的就出動了。

可見他們對於這位邪帝的重視,甚至還要遠在邪王之上。

不奇怪……

這可是邪王借刀殺人的陽謀,能讓邪王如此做,必然是因為他沒有能力將新的邪帝扼殺,大意不得。

四大聖僧。

三論宗嘉祥大師、華嚴宗帝心尊者、禪宗道信大師、以及天台宗智慧大師。

四人任一人都擁有著接近甚至可比江湖第一大宗師寧道奇的戰力,如今聯手,為的就是要將威脅扼殺於搖籃之中。

但事實上……

四人之前雖是決意出動,但卻還頗有些不以為然,畢竟邪帝再強,畢竟初出茅廬,難道還能強過當年的邪王不成?

但當他們真個見到了那位邪帝之後。

哪怕是四人中心性實力皆是最強的嘉祥大師,也忍不住心生慶幸之感。

他們想象中的邪帝,膀大腰圓、麵容猙獰、眼神邪異、動輒桀桀桀的獰笑,吃飯都要生飲人血,餓食人肉。

有些誇張。

但在四名高僧眼中,夠格稱邪帝的,又能是什麼好東西了?

但實際上的邪帝……

年紀輕輕,麵容俊美,溫文有禮,甚至於在得知他們是來強行請他去往靜念禪院小居上一段時間之後,他竟然沒有絲毫的拒絕,直接就同意了下來。

甚至連邪帝舍利都交給了他們。

配合的簡直就好像是他們的子侄晚輩一樣。

再搭配上對方那靜謐、平和,似乎與一切都不欲爭執的雲淡風輕模樣。

讓他們瞬間就喜歡上了這個年輕人。

倒也是,當年的邪帝實力冠絕天下,卻也從不曾為惡……

想他們修行佛法多年,竟然也學會了以身份論善惡的偏見了麼?

但正因為格外的喜歡,他們反而更加堅定了要將這位年輕的邪帝帶在身邊,悉心教導的想法。

如今的邪帝年紀雖輕,功力亦不算太深,但卻已頗有幾分正邪同體的跡象。

其資質之高,儼然較之慈航靜齋當代傳人還要來的更高一籌。

若是放任不管,這個年輕人一旦走上邪路的話,必然是比邪王來的更為可怕的敵人……

尤其是他跟邪王不同,本來是有希望走上正途的。

因此,雖是五人同行,四人實行監管。

但實際上,四名高僧對這位所謂的邪帝卻極為關心,動不動便要找他聊天說話,嘗試灌輸給他一些關於佛學的學說善念等等。

想要從日常的耳濡目染之中,改變他對於這個世界的看法。

而也是通過聊天,他們才震驚的發現這邪帝雖是年輕,但卻極有佛性。

很多時候,一些漫不經心的說話,反而能讓四人有茅塞頓開之感。

當下,對這個年輕人更為喜歡了。

隻是這麼一來,四位高僧對他喜歡之餘,卻也更為擔憂了。

原因很簡單,那就是這個年輕人實在是像極了他們曾經都極為熟悉的一個人了。

邪王石之軒!

兩人除了相貌不同,其他方麵簡直就像是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一樣的才華橫溢,一樣的心思細膩。

他們突然有點理解,石之軒為什麼要借刀殺人了。

如果不橫加乾預的話,這位邪帝,豈非未來便是一個加強版的邪王?

當下對其雖仍是關懷,但監管卻也更為嚴格了。

這天。

臨水之畔。

看著那正自長身玉立,站在河邊怔怔望著流水,似是陷入了恍惚迷茫之中的新任邪帝。

嘉祥大師看出了他狀態的變化,隱約間也窺得了他內心的複雜情緒。

當下緩步走了過來,柔聲問道:“小蘇,看你

心神不定,莫非是有什麼憂慮不成?”

“沒什麼,隻是忽有感慨而已。”

蘇奕……亦或者說石青璿,她望著河流,幽幽歎道:“佛家有因果之說,昔日之因,今日之果,凡是惡因,必生惡報,縱然不報在自己的身上,這罪孽也絕不會消除,反而會禍及子孫後代,晚輩對於此等觀點,實在是有了新的見解了。”

“哦?什麼見解?”

“天道昭昭,因果循環,善有善報,惡有額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石青璿輕歎道:“若是那些陰險算計之人知道這一點,恐怕會後悔的不知該如何自處,可惜,真等到後悔的時候,事情也早已經發展到了無可轉圜的地步,而這世上,又偏偏沒有後悔藥可言,他們也就隻能馬入夾道,再難回頭,從這點來看,這些為惡之人也許初始未必是真心為惡,隻是時勢逼迫,不得不為之。”

“小蘇年紀輕輕,卻深諳佛性啊。”

嘉祥大師嗬嗬笑道:“其實無論是佛家還是道家,亦或者釋家儒家,都是導人向善之言,行為不同,教義不同,但最終目的都是相同的,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一世也難精通一門學問,但有些人卻能諸子百家無所不涉,就是因為他將其中一門鑽研到極致,再去涉獵旁家,就會發現殊途同歸之感,學習起來自然也就事半功倍了。”

“原來如此,多謝大師教導。”

石青璿嘴角微微抿起,露出了一個極為古怪的笑容。

似是嘲諷,似是自嘲。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