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高句麗非征不可?
無論是隋煬帝,還是唐太宗唐高宗,都是以征伐高麗為目標。
原因很簡單,高句麗臨近DTZ。
其地理位置太過重要,若高句麗屬於隋朝,則可以為抵禦突厥遊騎兵的入侵提供一道最為堅固的防線。
但若其站在DTZ一邊的話。
那麼DTZ入侵大隋便可長驅直入……
也是因著這個原因,高句麗多年來一直在各國之間混的如魚得水,風生水起。
這也是蘇奕直接就要拿高句麗開刀的原因。
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
高句麗毫無疑問是周邊諸國之中最強大的番邦之一,隻要毀滅高句麗,屆時諸如那已經被分裂的吐穀渾、鐵勒等,若不想隋朝大軍去登門拜訪。
主動投誠,才是他們最好的選擇。
所以這一戰,必須要打的漂亮,打的乾脆,打的利落。
蘇奕不懂軍事,他也深知外行領導內行的可怕後果。
因此,如何統籌戰爭,他直接交給了周法尚等人,哪怕是陰後祝玉妍,也隻是做一做後勤的工作,就這還是在確定了她之前在征伐佛門之時,確實做的很好,已經有了前車之鑒,這才敢如此放權。
但蘇奕自然也有他能做的事情。
魔帥趙德言,是個好人!
他為邪帝舍利而來,卻不想他的身份,反而給了蘇奕最佳的可乘之機。
祝玉妍已經拷問過他一次,拷問出了很多極為重要的情報……
畢竟作為DTZ的國師,實力僅在武尊畢玄之下的二號靈魂人物。
他知道的情報之珍貴,絕對遠遠超出正常人的預料之外。
而蘇奕在吸納他的功力入體之前,更是直接以攝魂之術,強行將他的神智昏迷,然後又給拷問了一遍,再將資料與祝玉妍給的資料進行比對。
可以確保從他身上獲得的情報都是正確,且完整的。
而之後他還做了一點小手段。
為了確保趙德言被捕的消息沒有泄漏,他急於派婠婠一統兩道六派,便是這個原因。
派遣信的過的魔門弟子去往DTZ傳遞信息,營造出趙德言為了爭奪邪帝舍利,而暫時無遐回歸DTZ的假象。
要知道,趙德言乃是魔門第三高手,實力之強,就算是畢玄要拿下他也不是三招兩式能做到的事情。
他說有要事要處理,誰會懷疑?
這也確保了這些信息不會過時……
此時所有人的目光,包括DTZ在內,眾人都被大軍征伐高句麗所吸引。
甚至於連他們刻意的放緩了速度都沒有懷疑,畢竟之前就曾有過一次,隋朝大軍因為水土不服而百萬大軍無功而返,這一次小心些沒錯。
但卻是無人注意到……
DTZ最強的便是騎兵。
他們的馬匹天生散養,自由奔跑,比起那些溫室裡的馬匹要來的更為耐力十足。
但隨著其國情越發的強大,單純的散養,已經無法再供給DTZ足夠的馬匹。
他們也建設起了專業的馬場,草原肥美的土地,給了他們最為天然的優良條件。
隨便圈出一塊地,都能養上大量的馬匹。
飛馬牧場放在大隋可算首屈一指,但在這裡,雖不至於泯然眾人,但恐怕也絕算不上拔尖。
既如此的話,那就直接斷其根本!
DTZ的馬場本該是防守森嚴,然而這一次,卻是蘇奕親自出動。
以他的曠世修為頭前帶路,加上楊義臣提前得到地型布防圖,大軍後續跟上,精銳先驅先行。
“動手吧!”
“是!”
隨著蘇奕的一聲令下。
漆黑的深夜裡,一聲悶雷陡然間響起。
這悶雷聲聲傳足足百裡之遙。
對於敵人而言,可能隻以為是暴風雨來臨之前的響雷,卻無人知道,這正是蘇奕給予的信號。
五百名西廠高手同時飛身縱出。
辟邪軍團,終於在這裡得以展現他們的鋒芒。
這些人皆是輕功出眾,在漆黑的深夜裡幾乎看不清身影。
深夜時分,馬場之內,馬匹們也都已經休息。
但沉睡的馬匹大部分也都是站著,而隨著這些人的所過之處,本來站立甚穩的馬匹們直接倒了下去。
馬也好,人也好。
一經照麵,便是身死。
辟邪軍團的人動作實在是太快,以至於那些馬夫們甚至連求救都發不出去。
辟邪軍團,行事極為默契。
四百人殺馬,一百人水源投毒。
毒是出自蘇奕自憐花寶鑒之中得來的配方,在此方世界,基本可說無救。
也許水源廣闊,很快便會把毒素稀釋。
但短期之內,這馬場之內的馬匹們一旦飲水,必然中毒!
雙重作用之下。
是夜
,壓根沒人發現,突厥境內,最大的幾處馬場,已經同時遭受到了致命的打擊。
辟邪劍法特點極為明確,劍法高絕,速度奇快,隻要一經修煉,哪怕功力淺薄,也能爆發出遠勝一流高手的實力。
雖然遠遠無法跟真正的絕頂高手比擬,但麵對那些資質平庸的武林高手,哪怕是苦修了三四十年的武林高手,也是有著近乎碾壓般的優勢。
五百名令行禁止、武功高絕的絕世高手軍團,所能爆發出的威力在此刻儘顯。
一夜過後。
當戰報一條條的被傳遞回來時,
楊義臣幾乎驚喜的要狂笑出聲了。
真正的降維打擊。
到得現在,整個DTZ,甚至連一條警報都沒有發出來,甚至連馬的慘叫都沒有。
殺人殺馬,一樣的乾淨利落。
DTZ戰馬太多,而且很多戰馬壓根沒有養在馬場,但做到這樣,卻相當於斷了他們的後備儲源。
楊義臣他們掌握的最終的手段,可不是這種小手段,而是DTZ各路大軍的布防,以及數量、糧草的分布位置。
這才是真正的絕殺!
於是乎,十萬大軍,在敵營之中,化整為零。
換上突厥衣物,以白色布條驗證身份。
麵對當初的李密時一般無二的做派,但在漆黑的深夜之中,麵對群龍無首的隊伍,卻是最為好用。
隨著旗幟揚下。
十萬大軍,如過江群龍,向著下方的敵人蜂擁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