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父皇另有深算。”
袁弘咬牙切齒地說道:“這幫逆賊不把朕看在眼裡,朕一定要把他們千刀萬剮!”
“父皇,就算董時宗願意出兵,但遠水救不了近火,兒臣擔心德康城等不來董時宗的大軍。”
“這不用擔心,朕馬上會給高傑修書,與他議和,用議和來拖住他。”頓了頓,袁弘又說道:“就算議和不成,還有馬攔山這道天險在,高傑想過馬攔山,沒那麼容易。”
太子聽了,點了點頭,問道:“那父皇希望兒臣什麼時候動身?”
“越快越好。”
於是,袁弘立即修了一道聖旨,遞給太子說:“袁氏一族能不能千秋萬載,此行意義重大,你要謹慎行事,董時宗有什麼要求,都答應他。”
“是,父皇。”收下聖旨之後,太子便立即動身去見董時宗。
話說拿下京城之後,高傑手下的那些將領個個興高采烈,幾個心腹主將,更是提議高傑登基,正式稱皇。
高傑也是躊躇滿誌,在眾將的慫恿下,蠢蠢欲動,但遭到了朱子賢的強烈反對。朱子賢對他說:“現在天下未定,幾大藩王虎視眈眈,如果此時王爺稱皇,必成為眾矢之的。還有,皇帝還在,王爺此時登基,名不正言不順,天下人不會服的。”
高傑笑道:“愛妃過濾了,皇帝老兒雖還活著,但跟死已沒兩樣。至於那些藩王,早就想皇帝老兒垮台,現在本王幫他們乾掉皇帝老兒,他們應該感謝本王。”
“王爺,如果你不稱皇,一切好說,但一旦你稱皇,那就是另一番境況。”
“縱觀天下,誰有資格和本王爭皇位?”
“人心不足蛇吞象,想當皇帝的人大有人在。”
“愛妃是說那些藩王也想當皇帝?”
“他們想不想,妾身不知道,但有一點妾身可以肯定,一旦王爺登基,他們一定會跳。”
“難道本王會怕他們不成?!”
“王爺毋須怕他們,他們這些人也成不了氣候,但我們要講究時機。”
高傑沉吟了下,終於點頭說道:“好,就聽愛妃的。說實話,隻要能乾掉皇帝老兒,本王就心滿意足了,至於皇帝當不當,倒在其次。”
“不,王爺還是得有這個雄心壯誌。”
高傑沉默了下,然後說道:“這次本王能取得勝利,都是愛妃的功勞,愛妃怎麼說,本王怎麼做。”
“王爺謙虛了,王爺乃當世人傑,當得起這份勝利。”
在朱子賢的勸說下,高傑放棄了登基的念頭,也沒有住進皇宮,而是住在戍京軍的府衙。
過了兩天,皇帝的使者便到了京城。高傑想聽皇帝說什麼,便接見了使者。
使者見了高傑之後,便把皇帝的議和書遞給他,說道:“王爺,這是陛下給你的信,請過目。”
高傑接過信,看了之後,又把信遞給朱子賢,說道:“愛妃,皇帝老兒想議和,你怎麼看?”
朱子賢看了信之後,說道:“沒有一點誠意。”
高傑點了點頭,說道:“皇帝老兒到現在還看不清狀況,還想議和,簡直是癡心夢想。”
原來,袁弘的議和條件是讓高傑退軍,說隻要高傑退軍,他既往不咎,並把鴒江沿江南岸的土地賞賜給他,作為他的封地,同時承諾會賜給高傑一塊免死金牌,不管以後他犯了什麼罪,一律免罪。
使者說道:“王爺,陛下宅心仁厚,既往不咎,王爺應感謝皇恩浩蕩,趁機退軍,還天下以安寧。”
高傑哈哈一笑,說道:“宅心仁厚?皇帝老兒的屠刀殺遍了天下,連對他最忠心的狗奴才都不放過,竟還敢說自己宅心仁厚,這可是本王聽到的最大的笑話!”
使者喝道:“靖南王,不得對陛下無禮!”
高傑又是哈哈一笑,然後指著使者對朱子賢說道:“愛妃,你看,現在皇帝老兒的身邊都是這種不要臉的東西。”
朱子賢微笑了下,說道:“王爺,屠刀之下,隻有不要臉的人才能活下來,不怪,不怪。”
使者聽了他們的對話之後,氣得快要吐血了,對高傑喝道:“靖南王,你彆不知好歹!”
高傑懶得搭理他,說道:“皇帝老兒想議和,叫他親自來,否則免談。”
“你一個逆賊,有什麼資格見陛下?!”
高傑喝道:“如果你不想丟腦袋,就趕緊給本王滾出去!”
那使者見高傑殺氣騰騰的,不由哆嗦了一下,哪敢再多言,灰溜溜地走了。
使者走了之後,高傑生氣地說道:“皇帝老兒死到臨頭了,還盛氣淩人,真是好笑,可笑!”
朱子賢問道:“王爺,如果活捉皇帝,你想怎麼處置他?”
“如果他願意當著天下人的麵退位,本王就饒他不死,也不為難他的族人。”
朱子賢沉吟了下,說道:“人界每次權力輪回,都是血流成河,以暴製暴,難道王爺想留後患?”
高傑沉默了下,說道:“生也恐懼,死也恐懼,這隻能說是人界的宿命。”
“難道王爺不怕輪回?”
高傑看了看朱子賢,沒有回應,又是長時間的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