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守城中的山中結衣(1 / 2)

鐮倉七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巳時,這個麻布想法中最重要的總攻時刻,也正是史書上記載的大皇子率領的倒幕軍和幕府軍的重要一戰,同時也是往後的曆史走向的重要轉折點。

史書中對這一戰的描述經曆過了三個重要時期。第一個時期,極儘的渲染了守城的山中結衣的能力,並且誇讚了山中裡美的膽魄和智慧,極力的描繪了山中結衣守城的艱辛,同時將能用上的所有溢美之詞都給了山中裡美。第一時期的曆史中完全沒有奈良櫻落的角色,同時連和奈良櫻落有關係的浪客是一個都沒有描繪。同時,諷刺的是,對旁係的山中康生也多有讚美,連山中伊織和山中康介也獲得了深明大義的美名,對於山中伊織殺山中大中這段描繪的相當之正義。

第二個時期的史學家完全推翻了第一時期的描繪,將絕大多數的讚美都放到了奈良櫻落的身上,包括策略的設計,運作,後勤的推送,種種細節開始公開,除了保留了山中裡美的功績之外,其他山中家的一些人都是隨筆一句,這其中甚至包括了山中結衣。因為後期山中結衣鬥爭失敗,在這場漂亮的守衛戰中,她甚至被描繪成了無能又毫無主見,全靠熏的智慧才得以完全守住此城。

為什麼差彆會如此之大呢?

因為第一個時期的曆史是諸侯混戰時期,那個時刻,奈良櫻落雖然獲得了點名聲,但其實還未登上曆史舞台,他隻是山中家一個姑爺,沒有人相信他有這樣大的能力能扭轉一場看似必敗的戰爭,所以將全部的功勞算在了山中裡美身上,山中結衣次之,至於浪客皆為無名小卒,無人在意。

而第二個時期,是帝國已經建立。那時奈良櫻落的名聲已經傳遍四野,沒有人相信這場戰爭沒有他的參與能贏。雖然奈良櫻落從來沒有主動說過這件事,但是後來浪客的許多人都對這場戰爭寫有回憶錄或日記。主要還是以山中結衣的回憶錄為主,隻是後來她鬥爭失敗,她的資料就沒有人敢采用了。至於當事人山中裡美更是沒有什麼隻言片語留下。論證的主要觀點開始來到以熏為主的浪客身上,如果不是因為秀清說了幾句公道話,山中結衣在這場戰爭中真的成了打醬油的了。

後來的事情脈絡,主要是以秀清的話作為主要依據。

雖然後來秀清的結局也不算好,但是秀清太過剛烈了,作為帝國雙壁之一,沒有人會相信她這樣的人會說謊。

於是通過秀清留下來的資料,這場戰爭才真正的理清脈絡。這便是第三個時期。

當然這三個時期其實也說明了史書不夠客觀的主要原因,因為寫人,若想捧一個人,和想踩一個人,其寫法是有區彆的,這便是春秋筆法。所以一旦在史書上看到了太多情緒化的語言,那麼這段曆史就當不足為信。

所以結合各種資料,隻能從山中結衣和秀清的視角來看待麻布設計的這場總攻。

巳時,剛剛趴在桌子上打瞌睡的山中結衣被巨大的震動驚醒,她熬了一夜,好不容易等到敵軍的攻城節奏緩慢下來,以為今天就這樣了,沒想到忽然攻城的節奏猛烈起來了。

這震動太過巨大,比先前攻城的動靜大多了,屋子都開始劇烈晃動,她本來以為隻是一下,沒想到接二連三的震動開始了,她甚至在屋子裡聽到了爆炸聲。

“怎麼可能會有爆炸聲呢?有護城大陣在,敵人的遁術攻擊應該是打不進來才對?”正在疑惑間,小茶卻慌慌張張的衝進來:“二小姐,緊急軍情,緊急軍情……”

“慌什麼,慌什麼……”山中結衣嗬斥道。

“西……西城門外,原先是先鋒軍在攻打,忽然他們有了援軍,就在巳時,突然的猛烈攻擊,將西城門的大陣打開了一個缺口,導致整個大陣被打破了。”

“什麼援軍?哪裡來的援軍,為什麼敵人增兵,我不知道。我們的情報人員乾什麼吃的。”山中結衣此時並不冷靜,她剛睡醒,整個人還處於懵的狀態,腦子沒有清醒,聽到消息的一瞬間整個人處於發怒的狀態。

“是……是先登軍!”小茶咽了口吐沫,又重複道:“是大皇子手下除了斥候軍外最擅攻城的先登軍。”

“現在是什麼情況?”山中結衣稍壓怒氣問道。

“大陣被破,我軍被迫與敵人短兵相接,傷亡徒然增大,有點頂不住了,西城門請求增援。”小茶說完就呼呼的喘氣,她的情緒緊張又急切,加上有點六神無主。

山中結衣看到小茶這樣的情緒狀態,原本還怒氣衝天的她,忽然醒悟,她的情緒不能跟著小茶的節奏走,這個時候所有人都可以急,可以緊張,可以沒有主見,但是她不能。因為小茶正眼巴巴的看著她呢。

小茶可以眼巴巴的看著她等她拿主意,她卻不能眼巴巴的看著小茶,等著小茶拿主意。

從這一點可以看出,山中結衣是真的蛻變了。

如果放在以前,山中結衣麵對一些難解的問題,她遵循的是怎樣的道理呢?

按山中結衣以前的小聰明,誰提出了一時無法解決的問題,隻有兩種解法。

1、誰提出了問題,將問題丟給誰,由誰解決問題。問題解決。

2、誰提出了問題,解決發出問題的人。沒有人提問題,問題解決。

這種小聰明式的解決方法,在對內的時候是可以掩蓋矛盾的,雖然矛盾依然在,但是自己可以做到眼不見心不煩。對於一些不喜歡的人,這樣的解法往往有奇效。但是這種行為模式是不能對外的。

因為對外的矛盾難以掩蓋,隻能正麵麵對,除非跪下屈服。

不能這個時候敵人攻城,小茶問怎麼辦的時候,還按這種思路來解決了。

1、如果按第一種思路,小茶提出了問題,那麼將這個問題交給小茶來處理,那就變成了一件很搞笑的一件事。就像是西遊記中妖怪領導讓小旋風去對付孫悟空一樣的滑稽。

2、如果按第二種思路,小茶提出了問題,那麼將小茶殺掉,是不是問題就沒有了呢?把小茶乾掉,敵人攻城的節奏也不能緩下來,實在是毫無益處,也滑稽的很呢。

這兩種思考慣性其實並不能解決問題,對外的時候根本無法使用。對內有用,對外無用,是思路出了問題嗎?其實不然,究其原因,並不是思路出了問題,是因為問題足夠大,即使乾掉提出問題的人也難以掩蓋了而已。

對內也是一樣,隻要問題足夠大,這種解法都會顯得愚蠢。

這裡可以假設一種極限情況,如果一個組織管理者一直使用這種小聰明式的解決問題方法,會發生什麼呢?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