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八章 潘家園(2 / 2)

黃泉陰司 長耳朵的兔子 3784 字 10個月前

現在的市場形成於1992年,是伴隨著民間古玩藝術品交易的興起和活躍逐步發展起來的,現在已成為一個古色古香的傳播民間文化的大型古玩藝術品市場。

計程車司機很健談,聽說我們要去潘家園,便熱情的跟我們講起潘家園的前世今生。

很多年前,潘家園本是京城一個並不太知名的地方,近幾年來隨著潘家園舊貨市場的紅火,這裡便成了收藏愛好者“淘寶”的好地方,也使“潘家園”之名家喻戶曉。

在解放前,潘家園隻是京城外一個小小的村落,當時被稱為潘家窯。

早年間,在護城河東邊有不少磚窯瓦場,潘家窯是其中的一家,因窯主姓潘,於是窯場以窯主的姓氏而得。

據傳這潘窯主是山東濟寧人,年過五旬,原是燒琉璃瓦出身。

當初來到這裡,他本想開家燒製琉璃瓦的窯場,但燒了幾次之後,便不再燒了,因為這裡的土質疏鬆,不適合燒製琉璃瓦,於是改燒小方磚。

當時這一帶有七八家磚窯,彼此競爭很激烈,潘窯主初來乍到,又是改行燒磚的,所以生意一直不好。

但是潘窯主不想放棄,因為他看準了這裡臨近京城,地理位置好。於是他私下裡在各個窯場轉了幾天,回來後就有了主意,一是要提高磚的質量,二是在經營上下工夫。

首先他嚴格把好每一塊磚的燒製環節,絕不偷工減料,所以燒出的磚成色好,光潔度高,硬度很強,不易破碎。

同時在銷售上,他也比彆人技高一籌,當時賣磚是以“丁”為單位,一“小丁”磚是二百塊,一“大丁”磚是八百塊。但他在碼磚時,一“小丁”要碼二百二十塊,一“大丁”要碼八百五十塊。價格上與彆的窯場差不多,可數量上卻暗自比彆人多了一些。

然後又雇了三輛馬車,凡買主在十裡地之內的,一律免費送磚上門。

一些買主在他這裡買了幾次磚後,就發現他的磚不但質量好,而且數量比彆的窯場多,還能免費送貨,便經常來他這裡買,不到一年的工夫,潘家窯場就紅火起來,並很快出了名,甚至連一二百裡地以外的人也慕名來他這裡買磚。

於是這潘家窯場越開越大,據說最多時有二三百人在這裡乾活,車進車出的,很是熱鬨,而另外幾家窯場因經營不善便相繼關了張。

以後在潘家窯場附近形成村落,便依窯場之名,得地名潘家窯。

到了民國後期,這一帶的土被用得差不多了,隻留下許多大水坑和窪地,再取土燒磚很是困難,於是潘家窯暫時關閉,不久便遷到了房山一帶。

上個世紀六十年代以後,這裡的水坑和窪地被逐漸填平,並開始建設居民區,幾年的時間就出現了一大片居民區,並以“潘家窯”之名而稱。

但叫了沒有多久,人們就覺得不雅,因為老京城人通常將妓院叫“窯子”,所以就改為“潘家園”,這個“園”字,便是“家園”的意思,並將附近新修的道路稱為潘家園路。後來在修建三環路時,在潘家園東側修建了一座立交橋,便得名“潘家園橋”。

1992年以後,在這裡逐漸形成一個舊貨市場,短短幾年時間便發展成為全國最大的古玩舊貨集散地,吸引著大批淘寶者和遊客。

而今,“潘家園”已不隻是一個街道或一個地域的名稱,幾乎已經成為古玩市場的代名詞。

在計程車司機的嘮嗑中,我們抵達了潘家園舊貨市場。

剛一下車,我和猴子就被人來人往的熱鬨景象吸引住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