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兩天,我讓謝一鳴去鎮上買點祭祀用品回來。
謝一鳴有些奇怪,說現在既不是清明,也不是七月半,乾嘛要去買祭祀用品。
我敲了敲謝一鳴的腦袋說:“再過兩天是寒衣節,雖然寒衣節主要流行於北方,但作為一個道門弟子,你居然連寒衣節都記不得,實在是有些不應該!”
謝一鳴拍了拍腦袋,吐著舌頭說;“師父教訓的是,我這就去鎮上,買些祭祀用品回來!”
我點點頭,叮囑謝一鳴注意安全。
傍晚的時候,謝一鳴回來了,大包小包提了不少祭祀用品,有紙錢,有壽衣,有香燭,還有天地銀行的冥鈔,金元寶都買了好幾盒。
我說我就拜祭一下老爺子,乾嘛買這麼多東西。
謝一鳴嘿嘿笑著說:“師父的爺爺,就是我的祖爺爺,我儘點孝心也是應該的嘛!”
兩天後,寒衣節到了。
寒衣節這天,我早早起了床,沐浴更衣,換上道袍,去找了一些無根水回來,沿著家裡走了一圈,用無根水祛除一些晦氣。
老爺子生前最喜歡老媽做的燒雞,我讓老媽燒了一隻雞,然後老爸去村口,打了一壺老爺子生前最愛喝的酒。
等到天色黑沉下來的時候,我在院子門口放上一個火盆,往盆裡扔了些紙錢,然後擺上香燭,燒雞等東西,招呼上老爸老媽,一起給老爺子燒紙。
謝一鳴把壽衣遞給我:“寒衣節寒衣節,最重要的就是衣服,師父,彆忘記了衣服!”
謝一鳴遞給我的壽衣,並不是普通的那種黑色壽衣,而是寒衣節專門燒給過世親人的“寒衣”,也就是所謂的“冥衣”。
提到寒衣,就得先說一說寒衣節。
其實吧,寒衣節算是咱們華夏的傳統節日,主要在北方比較流行,南方不是很流行,但也有人在過。
像我們這樣的修道之人,更是要過的。
國家沒有把寒衣節定為具有特彆意義的節日,這也導致“寒衣節”在民間的知名度不太高,對於現在的年輕人來說,隻有放假的節日才叫節日,其他的都統稱為日子。
寒衣節、清明節、以及中元節,合稱為華夏的三大“鬼節”。
寒衣節在每年的農曆十月初一,又稱“十月朝”、“祭祖節”、“冥陰節”,民眾稱為鬼頭日,是我國傳統的祭祀節日,相傳起源於周代。
寒衣節這天,講究“紙肆裁紙五色,作男女衣,長尺有咫,曰寒衣,有疏印緘,識其姓字輩行,如寄書然。”
寒衣節其實從字麵意思很好理解,就是入冬了,給死去的親人燒去冬天的衣服,讓他們不會寒冷。
所以,在祭祀的時候,除了食物、香燭、紙錢等一般供物外,還有一種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亦謂之“寒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