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經波折下來,紫金國的國力受到嚴重損傷。
以天照國目前的戰力,未嘗不可與之一戰。
“陛下,臣也不讚同趙老所言!”
又有一名文官站了出來,而且此人在朝中的地位還不低,並且還是紫金國當初在朝官員。
“我天照國立國時間雖短,但現在也有了六十萬大軍。”
“手握六十萬大軍,必要情況下還可以征召一些民兵參與進來,總兵力應當能夠過百萬。”
“百萬大軍抵禦紫金國的進攻,豈會怕了對方?”
“紫金國而已,他們是什麼情況,我們難道還不了解嗎?”
“若是換了大秦,亦或是天狼國來攻打我們。”
“彆說是五十萬大軍了,就是三十萬大軍,臣也不支持與之開戰!”
“可紫金國嘛……”
“我天照國有何懼之?”
在這名大臣後麵,又有幾名文官站出來,持反對意見。
剩下的官員保持中立,並未選擇其中一方站隊。
而武將一方,暫時沒有人表態。
對於朝堂上的這一幕,公孫冷玉早就習以為常了。
隻要有人發表意見,甭管這個意見對與不對,都是一件好事。
畢竟……
任何國家大事,都需要經過眾人的商議,才能夠得出最佳處理方案。
獨斷專行之舉不可取。
但身為一國之君,則需要果決一些。
紫金國的先例就擺在眼前,公孫冷玉又豈會犯同樣的錯誤呢?
而這時……
先前提出天照國恐怕不敵紫金國的那位趙老,再次開口說道:
“諸位請聽老夫一言……”
眾人聞言,頓時安靜下來,眼神疑惑的看向趙老。
“我國目前的實力,相較於那些小國雖有差距,但也不至於沒有一戰之力。”
“若是再給我國一些發展時間,我天照國完全可以憑借強弩、震天雷、火槍三大利器,攻打其他小國,從而快速壯大我國實力。”
“但很可惜……”
“我國於戰亂中起勢,大秦與天狼兩國,根本就不會給我國發展壯大起來的機會。”
“最主要的一點是,紫金國現在是大秦的人。”
“換而言之,現在要攻打我們天照國的並不是紫金國。”
“真正要攻打我們天照國的……”
“是大秦!”
“諸位捫心自問一下,憑我天照國目前的實力,能抵擋住大秦的進攻嗎?”
抵擋住大秦的進攻?
眾人腦中下意識的往這方麵去想,然而腦中剛浮現出這個想法,便立即有了答案。
擋不住!
以天照國目前的實力,麵對大秦的進攻,根本就抵擋不住!
大秦的實力他們已經領教過了。
而且……
大秦能夠在如此短的時間內,發展壯大到這等程度。
時至今日,更是有了與天狼國一戰的實力。
這種強大的實力,豈是他們一個趁亂起勢的天照國能夠抵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