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處邊關加強監管即可。”
“就依太師,還有嗎?”
“有,賤貨而貴德,去讒而遠色”聞仲說的其實還是親賢臣遠小人的那一套,昔日薑後也說過這些話,隻是那時紂王聽起來刺耳,現在江山動蕩,不高興也得聽著。
“都依太師!”
紂王在聞仲的勸誡下,實行變法。
解放大量奴隸,雖然重創了奴隸主階層,但確實讓國力在短時間內上升了一大截。
紂王治國能力有限,領兵打仗確實是一把好手。
一國之君親自披堅執銳,帶頭衝鋒,所起到的鼓舞作用是普通人難以想象的,十餘個不願意釋放奴隸的大貴族被依次討平,他們祖祖輩輩積累起來的財富和人口被分批次運進囂都,風雨飄搖的殷商社稷再次穩定下來
紂王在內卷,南郡這邊也在打仗。
從始至終,紂王就沒給鄧家南伯候,統禦南方兩百諸侯的名義。
現在乾脆,我們也不要了!
鄧九公憋屈了兩年,如今如龍入大海,親自帶兵去討伐那些諸侯。
說是諸侯,實際治下頂多就那麼萬八千的百姓,鄧家大軍掃過,如同犁庭掃穴一般輕鬆。
他們完全不給南方兩百諸侯活路,逼得殘餘諸侯隻能去投靠跑到淮河地區的南伯候鄂順。
鄧家同樣借助討伐這些魚腩諸侯,獲得了大量人口和糧草
西岐。
殷洪被徹底架空,姬昌在姬旦的諫言下,全境推行一整套的改革製度,這其中有封建製度、宗法製度和井田製度,君臣、大宗小宗、公田私田,全部進行了清晰的劃分。
其中君臣製度在姬發、姬鮮等兄弟的強烈反對下夭折,姬昌對此沒有發表任何看法。大宗小宗和井田製倒是推行了下去,百姓有了一個明確的標準,兄弟、公私之間的關係不再像以前那麼混亂了。
紂王變法,變得很徹底。西岐變法,隻變了一半,不算徹底。
鄧家倒是沒有內卷,而是發動戰爭。
鄧秀和李靖帶著兵馬一路向東,眼看就要滅掉鄂順,占據淮河,南下吳會,稱霸整個南方了
聞仲給紂王定下的策略就是穩住南北兩個方
向,先東後西,東伯侯號稱六十萬大軍,實際這裡麵水分很大,有個三十萬就差不多了。
原時空繼位東伯侯的薑文煥打一個小小的遊魂關,從姬昌死亡,姬發建立周國,正式豎反旗開始算起,打了十餘年,這裡麵有不想當出頭鳥的小心思,東魯軍隊戰鬥力不高,也是一個原因。
在聞仲看來,東魯是最好打的。
然後平西岐,招降北方諸侯。
最後憑借他的這張老臉,完全可以勸降黃飛虎。
眼下賈氏和黃貴妃都活著,這個時空的黃飛虎和紂王沒什麼深仇大恨,隻是因為朝歌大亂,為了明哲保身這才跑到南方去的。
黃飛虎一降,給鄧九公一個永鎮天南的名頭,大商就算是再次統一了。
鄧嬋玉並不重要,修道之人,不會在凡間多待。
聞仲是這麼計劃,也是這麼做的。
事實是鄧嬋玉對於凡間的這些東西也確實不在意了,鄧九公回到南郡,鄧秀去征討東方,她就回峨眉山修道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