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錢肅樂和謝三賓的使者幾乎同時抵達了定海。
當聽聞陳潛夫勸說王之仁反正被斬首後,錢肅樂的使者倪懋熹沉默不語。
而謝三賓的使者則是手舞足蹈,興高采烈,自認為事情已經成功了。
“老爺,咱們還去見王之仁嗎?”
定海城中,倪懋熹的家仆擔憂道。
“見,為何不去見啊。”倪懋熹歎氣道。
“老爺,王之仁昨天已經殺了陳潛夫,您要是還去見,您可就回不來了啊!”家仆連忙道。
倪懋熹聞言哈哈大笑道:“老夫年事已高早已經是半截身子入土的人了。”
“我倪懋熹寧做太史伯,不做劉宗周!”
“要是能夠靠著這身血肉,靠著這顆頭顱喚醒王之仁的良心,讓浙東得以重歸大明,讓天下重新有望。”
“我倪懋熹就算是死了,也無愧我大明的太祖太宗!”
春秋之時,崔杼弑其君。
為了防止落下一個千古罵名。
他找來史官太史伯,讓其將齊君之死在史書上改成病死。
可是太史伯卻不屑一顧,寫下來‘崔杼弑其君’這五個大字。
崔杼勃然大怒,立馬拔劍殺了太史伯。
又逼迫太史伯的二弟太史仲篡改史書。
然而太史仲亦不從,又被崔杼所殺。
就這樣太史一家,太史伯、太史伯、太史季皆衛道而死。
而崔杼連殺三人之後,最終無可奈何放過了太史伯的最後一個弟弟。
倪懋熹嘴中的太史伯是如此剛烈。
可是他後麵所說的劉宗周卻是迂腐不已。
在浙江各地開始起兵反清時,大儒劉宗周卻決定絕食自儘。
他的門生勸他道:“死而有益於天下,死之可也;死而無益於天下,奈何以有用之身輕棄之?”
在清兵南下,強行讓漢人剃頭改製之時。
死和死之間區彆很多。
抗清而死和絕食而死有著本質的差距。
然而劉宗周卻回答自己的門生道:“吾固知圖事賢於捐生,顧餘老矣,力不能勝。”
他以自己年老為理由拒絕領導百姓和士紳們抗清。
在絕食幾天後,他談自己的感受道:“吾日來靜坐小庵,胸中渾無一事,浩然與天地同流。蓋本來無一事,凡有事,皆人欲也。”
第二天又傳來了金華舉義兵抗清的消息。
他的門生勸他忍死以待。
劉宗周卻說:“語雲: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功利之說倡,此國事所以不竟也。”
在一番感慨和悟道後,江南大儒劉宗周成功地絕食而死。
無事袖手談心性,臨危一死報君王。
劉宗周之行真可謂是代表。
倪懋熹寧做太史伯,不做劉宗周。
其言語間透露出來的決然可想而知。
他此行是來求死的,卻不是像劉宗周那樣毫無意義死去。
而且要學太史伯用自己的死來喚醒王之仁的良心。
就算不成,他也要用自己的頭顱用自己的血來濺王之仁一身臟!
“老爺!”幾名家仆嚎啕大哭。
自己老爺性格剛烈,他此去見王之仁隻怕是有去無回啊!
“好了,事態緊急,老夫這就去會會王之仁!”倪懋熹堅定道。
“老爺,我等願陪你前往!”幾名家仆立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