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溫祖父是秀才, 溫父雖然已經沒了,但怎麼也做過知府,乃是從四品的官員, 這溫家也能被稱一句官宦之家, 即便是家中隻剩下孤兒寡母, 尋常人也不敢招惹, 護佑孫子長大成人不是問題。
溫祖父擔心的也從來都不是這一點, 而是孫子的未來。
孫子出生就能看得出是個伶俐的孩子,三歲啟蒙, 是溫祖父給啟蒙的,發現孫子不但過目不忘,悟性也極佳, 比起溫父來說, 真的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叫溫祖父大喜過望。
一心一意的培養起孫子來。
想著孫子比起兒子那個時候條件更好一些, 來日狀元加身都不是問題, 孫子也確實爭氣,七八歲的時候,他便已經教導不了孫子, 送到青州最有名望的私塾裡,不過兩年的時間。
孫子都還不足十歲, 那夫子便說, 孫子已經有了些火候, 或許可以下場一試, 即便是不中,累計一下經驗也是好的。
誰能想到,孫子竟然這般爭氣, 竟然接連過了縣試和府試,雖然折戟在了院試上麵,但孫子那個時候才多大,不到十歲呢。
竟有了這般的天賦,自是叫溫父和溫祖父狂喜不止。
自家兒子/孫子如此有天賦,自是要好生的培養,來日說不定家裡也能出個狀元之才。
兩人為此還做了不少的計劃,但卻沒想到,就在不久後,溫父竟一病而亡。作為家裡的頂梁柱,他沒了,基本上大半個溫家也就坍塌下來。
而且老年喪子,這對溫祖父和溫祖母來說,也是個巨大的打擊,連帶著身體也開始敗壞。
兒媳婦性情軟弱又立不起來。
溫祖父這才帶著老妻還有年幼的孫子,不遠千裡回到潁川郡老家過活,當然了,他也沒有放棄培養孫子的想法,不然的話,也不會直接留在潁川郡府城生活,而不是回青陽縣。
畢竟縣裡還有溫家的一處宅院呢。
自是因為府城這裡,有更好的夫子。
隻是想要在府城生活的開銷是巨大的,尤其是家裡還養著一個讀書人,又沒了進項的來源,即便是溫家頗有家底,但長久下去也不是法子。
溫祖父雖然在教育家中孩子事情上是有些遠見,但對營生卻完全不同,若他身體還好的話,倒是可以開個私塾,憑借著自己秀才的名頭,也能夠孩子開蒙,是個進項。但他的身體已經不行。
這個方法顯然不行。
至於老妻和兒媳婦的話,更是指望不上。
所以,
思來想去,溫祖父決定給孫子定一門婚事,因為犯愁錢的問題,所以經過考量,他給孫子定了潁川郡頗有家資商賈之家,周家。
周家是潁川郡數得上的富貴人家。
隻是在這個講究‘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時代裡,周家即便是有錢,也為人所瞧不起,商賈更是被列為下九流尤其是官宦人家,尋常是不願意同商賈人家打交道的,因而一般商賈之家,想要改換自家門楣或是得庇佑的話。
要不自家培養出來一個讀書人才,自己立起來。要不就是把女兒嫁入官宦人家,通過姻親提高自己的門楣。
但這兩個選擇。
前者,商賈之家想要培養一個讀書人才更是艱難,且不說大熙有律法條紋固定,商戶人家,直係子孫三代不得科舉這一條。就說便是脫離了,你能保證自家就一定能出個讀書人嗎?即便是真的有幾分讀書天分,但科舉一道,可不是那麼好考的。
因而不少商賈之家,更願意走後者,雖然也慢,但投資小,危險性也低,收益還不菲。
不過商賈人家的女兒,想要嫁入高門,便是富豪一方,也不容易,即便是過去,多是嫁給大自己一輪做續弦,要不就是為妾。
溫家雖然伴隨著溫父的去世已經敗落下來,但溫父到底曾是從四品的知府,溫祖父也是秀才公,更何況,溫玉樹年紀小小,身上卻已經有了童生的名頭,隻要好生培養,前途是一片坦蕩。
故而,
周家那邊在接到溫祖父的橄欖枝後,幾乎沒怎麼猶豫,便應下來。
溫家雖然已經敗落,先家底還在,溫玉樹雖然年紀尚小,但才學不菲,很是值得投資。
溫玉樹便同周家的嫡長女周瑛,定下婚約。
婚事定下來後,
溫母雖然覺得委屈了兒子,為兒子將來要娶一個商戶女委屈,但她不敢違逆溫祖父,也是抱著兒子哭了一場,便也就過了。
婚約定下來後。
溫家的日子肉眼可見的好起來,溫玉樹的生活條件更是拔高了許多,就連他爹還在的時候,都沒這樣富貴過。
溫祖父看著周家對溫玉樹如此看重,心裡既是輕鬆了些許,又覺得對不起孫子,糾結之下,身子更是有些不好。
隻是他還想親眼看著孫子踏入科舉,來日能重新光耀家中門楣,便也撐著一口氣,溫祖父有這個心氣,但奈何他的身體實在不爭氣。
溫玉樹若說先前還不大懂事的話,但等到父親去世,看著祖父拖著不好的身體,掙紮著為自己籌謀,叫他的性格也有了極大的改變,從先前的活潑肆意,一日日的變得內斂穩重起來。
在溫祖父過世後,更是一下子長大。
畢竟溫祖父在的時候,還能替他抗一抗,連祖父也沒了,祖母年邁且身體不大好,母親慣來就是個柔弱的,即便是家裡發生這麼大的變化,也沒能讓她的性子變得堅韌一些。
溫祖母雖然能幫襯一些,不過她到底是內宅婦人,大熙的風氣不算是多開放,對女子在規矩上,頗為苛刻。
如此,
溫玉樹也隻能自己扛起來。
他雖年輕,不過自溫父過世,溫祖父發覺自己身體不好後,對他多有教導,行事也沒有因他年歲小就避諱,有意教導。
再加上溫父遺留下來的一些庇佑,又有未來嶽家照顧,因而溫玉樹的日子過得還算是富貴自在,沒有受什麼苦楚?
不過大約是先前家庭變故的時候,對他的衝擊力太大了一些,再加上溫祖父對他灌輸的要重振家業,光耀門楣的教導,還有祖母的歎息,還有母親的哭泣,叫他的心境不知不覺中,發生了莫大的變化。
對權利的渴望也是在這個時候產生。
為祖父守孝期間,溫玉樹是越發用功讀書,想著能夠在鄉試中得中舉人,重振家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