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於孟爺爺這一房子嗣艱難, 多年才得一個男孫,還夭折了。
孟二爺爺的子孫可比孟爺爺這個當哥哥的要繁榮的可不是一點點,他自己就有五個兒子, 五個兒子分彆成立家業後,又給他生了十多個孫子孫女。
在孟爺爺這一房,孫子稀缺,獨根獨苗, 但對孟二爺爺來說, 他孫子多,足有七、八個,壓根就不稀罕。
他是個心有成算的, 在知道大房唯一的男丁沒了,他的小算盤就已經開始敲了起來, 這年頭雖然人丁興旺了是好事, 但同樣的, 不說十多個孫子將來嫁娶的問題,就說把這十多個孫子孫女養大成人,那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況且, 他們二房的日子, 除了人丁比大房興旺外,其餘一乾都不如大房。
伴隨著孫子孫女的陸續出生,家裡的日子過得是越發捉襟見肘了。
若是能把孫子過繼給大房一個,且不說家裡能少養一個,就說即便是過繼出去, 那他們二房,也是打斷骨頭連著筋的血脈骨肉,不怕他將來不幫襯。
抱著這個心思, 孟二爺爺在阿瑤死後沒多久,便試探性的提了過繼的事情。
隻是孟二爺爺考慮的事情還不夠周全,自是被當時還沒從失孫之痛中的孟奶奶給一口拒絕。
孟二爺爺雖然心有不悅,但也察覺出,是自己心急了一些,他的侄兒都還年輕,來日未必不能再生孫子,便也不再提。
但沒想到,七八年過去了。
孟二爺爺這裡又得了四個孫子,大房那邊依舊沒個動靜,這把孫子過繼的心思自然又起了。
而且這一次,他想的可不是過繼一個孫子,而是過繼三個過去,畢竟不管是孟大梁,孟二柱還是孟三豐,可都沒兒子。
本來孟奶奶是不同意的,孟二爺爺被拒,倒也不灰心,他是知道孟奶奶的厲害之處,不是個好糊弄的,隻是他也有自己的過河橋,轉頭去勸說孟大梁他們,苦口婆心的,說什麼若是隻過繼一個的話,不管歸在你們誰的名下,其他兩個也都還是膝下空虛,倒不如一個過繼一個,這樣便不必相爭,各自膝下也都有子送終,女兒也都有兄弟依靠。
他的這番說辭,可以說是直接戳中了孟大梁三兄弟的心。
思索了一下,便也都同意了。
這下,即便是孟奶奶反對也沒法,隻是既然不能反駁,那在過繼的人選上,自是要精心一些,挑選年紀小,不記事的。
但孟二爺爺卻打起了含糊,隻說兒媳婦不大願意,孟大梁三兄弟,性子雖然是憨直了一些,但可不傻,更不用說還有孟奶奶這個精明的,自然也不願意過繼孟二爺爺提出的那幾個人選。
最大的都已經十一二,半大小子了,早已經記事,若是過繼過來,那還不是給彆人養兒子啊!
斷然是不同意的。
孟二爺爺也怕鬨的太過,孟奶奶他們轉頭就去挑選其他家,論血緣關係,他和孟爺爺雖然是最近不假,但又不是唯一,不是還有隔房的兩個堂兄弟嗎?
於是,
雙方經過了幾番的扯皮,最終選了一個七歲的,兩個六歲的。
三個孩子過繼到大房,日子陡然就不同起來,有了獨自的房間,吃食上也好起來,日子過得比先前不知道好了多少倍。
隻是在各自過繼了兒子後,孟大梁三兄弟,為了替自家兒子,心裡開始有了小算盤,感情也不如以前親厚。
其實,這本來也正常。
但沒想到的是,孟大梁他們這裡為了各自的‘兒子’爭東爭西,兄弟情都生分了不少,但孟二爺爺那邊卻讓兒媳婦背地裡去接觸過繼出去的三個孫子,除了敘說自家的骨肉親情,什麼不得已之外。
還灌輸了一些有的沒的話。
三個孩子過繼過來的年紀,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尤其是在農村,也都能乾一些輕巧的活計了。
再加上孟奶奶也時常念叨早逝的孫子,也讓三個孩子心裡落下了疙瘩。
先前,為了家裡的財產,還忍著,但等到孟奶奶過世,孟大梁他們兄弟年老後,便露出了本性,公然的接濟親生父母不說,還出錢給孟二爺爺重新修繕的墳墓,這也就罷了。更重要的卻是,大房幾個姐妹,在婆家受了委屈,他們彆說是撐腰,甚至還會反過來責怪她們,哪個兒媳婦不都是這麼熬過去的。
偏就她們嬌氣。
但轉過頭,自己親生的姐妹受了委屈,卻著急忙慌的尋到彆人家,給她們撐腰。
孟大梁她們三兄弟,若是到這個時候還看不出,他們過繼了三個白眼狼,那才是真的傻了。
隻是這個時候,他們已經老了,手腳也都沒那麼利索,還指著他們養老送終,自是拿他們無可奈何。
沒幾年,便鬱鬱而終。
而那三個過繼的孩子,給他們辦了葬禮,自以為儘了孝道,轉頭便各自去孝順自己的親生父母,還在村子裡得了個不忘本的名聲,有兒有女,因有大房的家底在,不說多大富大貴,卻也和和樂樂,舒適無憂。
……
她這一次的任務,就是孝順奶奶,給父母叔嬸養老送終,給幾個姐姐撐腰,讓她們在婆家能挺直腰杆,不受人任何的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