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城(後世陝西寶雞鳳翔區境內),在鹹陽城西北三百餘裡的汧(qian)水和渭(wei)水交彙處。
自秦德公元年(前677年)至秦獻公二年(前383年)老秦人定都此地。
在雍城,老秦人建都長達294年,有19位秦國國君在這裡執政,是秦國定都時間最久的都城。
而在建都雍城之前,老秦人受周天子許可,在隴山以東、關中平原偏西的地區與戎族為戰。
周天子許諾,秦人若能收複這些地區,這些地區即成為秦人的國土。
適時的大秦國都在隴山之上。
秦文公三年(前763年),率乘七百“東獵”,以年時借獵遷徙,中途與戎、狄浴血奮戰,連戰連勝。
秦文公四年(前762年),秦獲“汧渭之會”,(後世陝西省寶雞市陳倉區千河互通以南),從此定居周人故地關中。
秦國占領“千渭之會”後,在此築城,建立都城。
秦文公五十年(前715年),文公卒,寧公(憲公)繼位,秦由“汧渭之會”遷都平陽(後世寶雞市陳倉區陽平鎮)。
同年,老秦人滅掉了西戎部落——強大的亳(bo)戎部,占其都邑——蕩社(後世西安市西北,三原、興平之界)控製了關中西域,營建“平陽宮”(後世寶雞市陳倉區陽平鎮西太公廟)。
從此,老秦人不再為了生存而四處征戰,開始逐漸進入農耕文明時代。
秦德公元年(前677年),老秦人開始始徙都於雍。
秦穆公三十七年(前623)稱霸,自此,到孝公圖強,為始皇帝統一中國大業奠定了基礎。
隨後直到秦獻公二年(公元前383年),秦國遷都櫟陽。
秦國定都櫟陽,共曆秦獻公和秦孝公兩世,統計三十四年。
在商鞅的主持下,秦國在渭水北仮和涇水相交處營建鹹陽城,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年)遷都鹹陽。
至此,大秦始以鹹陽為都,直到大秦崩塌。
但是,雍城做為大秦定都時間最久的都城,即便四百餘年國去,依然保留著大秦最為重要的一個功能。
那就是,祀。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春秋戰國時期,秦國在都城——雍城郊外先後在雍地建立了包括鄜畤(祭祀白帝)、密畤(祭祀青帝)、吳陽上畤(祭祀黃帝)、吳陽下畤(祭祀炎帝)的雍四畤祭祀。
使雍城不但成為當時的政治、經濟、軍事中心,而且成為國家最高等級的祭祀聖地。
在始皇帝統一六國後,在曆代先祖以畤祭天的基礎上,又吸收了原先東方六國的禮儀,在雍地舉行加冕典禮和郊祀的新的祭祀風氣。
原本的曆史上,在劉亭長奪得天下後,承秦製,在秦雍四畤祭祀的基礎上,加上了北畤(祭祀黑帝)。
直到如今,每逢國之大事,始皇帝都會不辭舟車勞頓、遠行三百餘裡趕到雍城進行祭祀。
不過近些年,尤其是在有關始皇帝身世的流言傳播開來,引起部分嬴秦宗室和老秦貴族跟始皇帝的齟齬之後,始皇帝已經三年沒有來雍城舉行祭祀了。
基本都是在鹹陽城的宗廟前祭祀一番了事。
但是今天,秦皇政32年,正月初四,時隔三年後,始皇帝再次趕到了雍城,舉行了三年來的首次祭祀大典。
今天,是蒙恬統帥大軍北上的日子。
此次大祭,始皇帝選擇了在雍山之上的雍山血池進行祭祀。
如今大秦的祭祀,基本分為車馬祭、牲肉祭以及血祭。
血祭,不僅僅是飛禽走獸牛馬牲畜之血,更重要的還有人血。
十餘年來,前兩種祭祀乃是正常操作,但是在雍山血池進行血祭,卻是少有。
可見,始皇帝對此次大祭的重視。
朝中重臣,除了太尉尉繚、右丞相馮去疾坐鎮鹹陽外,其餘三公九卿包括即將北上的蒙恬,儘皆跟隨始皇帝參與此次大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