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二十四章 析縣(2 / 2)

秦煌 遊夢到西洲 9209 字 4個月前

殷商時期,各國諸侯為了表明自己對商王朝的忠心,都會親自或者派自己的長子到殷都做官,其實質是做人質。

羋鬻熊建立熊方國的時候,正是商紂王時期。

為了能夠緩和與商朝的關係,羋鬻熊也曾到殷都做了商紂王的臣子。

但羋鬻熊認為紂王不賢殷商將傾,於是,他偷偷地逃出殷都,回到熊方國,開始率領族人大規模的修建城池,開拓疆土。

而適時的羋鬻熊,選擇建立楚融一個國都的地方,就是丹水和淅水交界處,建城丹陽。

建城後的楚族在羋鬻熊的帶領下迅速強大了起來。

此時商周大戰爆發,羋鬻熊隻身朝見周文王,成為“文王師”,但楚人遠離商周大戰,軍事保持中立,為熊方國贏得了一個和平發展的機會。

周王滅商後,周成王封羋鬻熊重孫熊繹為子爵,自此,熊方國更名為楚國,並且正式在周王朝中有了諸侯國的地位。

公元前1042年,楚人以丹陽為都,以熊為氏,奉顓頊帝高陽氏為先祖,祝融為遠祖,羋鬻熊為始祖,輝煌的楚文化從丹淅之地流淌開來。

楚人以丹陽為基,沿漢水而上滅庸國,沿漢水往下先後滅掉鄂、揚越兩國,將漢水和長江儘皆納入楚國治下。

公元前689年,丹江河道上,千舟齊發,楚文王帶領著楚人再次沿江直下,直奔郢都。

自此,楚國自丹陽遷都郢都。

那裡有富庶廣袤的江漢平原,還有令所有諸侯豔羨的雲夢大澤。

此一遷徙,楚國獲得了更大的空間與舞台,曆代楚王的春秋霸業就此展開。

楚國雖然遷都,但是故都丹陽的重要性從來沒有削弱,反而得到了加強。

於此同時,西方的養馬蠻夷秦國在連年征戰中,國力逐漸強大,漸漸秦楚開始爭鋒。

公元前312年,楚懷王受秦使張儀蠱惑,貪圖啥600裡土地,與盟國齊國斷交,事後秦國拒絕割地,使楚國空得敗盟之名。

上當後的楚懷王大怒,派屈丐為主帥,率領十萬大軍討伐秦國。

秦惠文王派庶長魏章及樗裡疾、甘茂率軍迎戰,戰國時期的兩個大國的戰事就此展開,而戰火就在丹陽點燃。

丹陽地處關症中原與荊楚的交界,由陸路可北上中原,沿水陸可直扼秦之咽喉,順流直下,則可直破郢都。

於秦而言,有瀝陽,就有瀝江水道,咽喉方可舒緩;對楚而論,無丹陽則門戶無存。

為了防備秦國,楚國就在丹江支流淅水北岸擇地修建了析邑這一要塞以應對大秦的武關要塞。

從武關到析邑之間,隻有兩百餘裡的狹窄通道,數百年來秦楚不斷地在這片狹窄地域中廝殺爭奪,析邑就是適時楚國的第一道屏障。

析邑失,則丹陽就將直麵秦人兵峰。

《史記·韓世家》載:“韓宣惠王二十一年,秦、楚大戰於丹淅之彙,敗楚將屈丐,斬首八萬於丹陽”。

丹江和淅水成了血河,丹陽落於秦手,戰爭的鼓聲成瀝陽挽歌的開始,丹陽處於丹淅拉鋸戰的核心,反複為兩國所爭奪,丹陽百姓朝秦暮楚無寧日。

丹陽大戰後不久,楚國又收複丹陽,後楚為報丹陽之仇,兵克武關,直奔鹹陽。

藍田之戰爆發,楚國獨戰六國,楚軍先退,秦得漢中,丹陽暴露於前線;

公元前299年,秦昭王發兵出武關,沿丹江而下,再與楚軍大戰於丹淅之地,大敗楚軍,斬首五萬,丹淅之地儘歸於秦。

最終是秦國站穩瀝陽,鼓聲遠去,挽歌落幕,那些從傳時代興起的城池、宗廟、村落也化成了灰燼。

“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淩。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

這是屈原登岵山、以《國殤》憑吊丹陽之戰死難的楚國將士時所寫的詩詞。

隻是,適時的丹陽城剩下的隻有殘垣廢墟,輝煌的楚都從此漸漸沉寂。

等到始皇帝一統下之後,析邑更名為析縣,成為南陽郡二十餘縣治中的一個。

不過隨著始皇帝下詔下“隳壞城郭,決通川防,夷去險阻。”,析縣原本修築的很多甕城和堡壘都被拆除。

即便如此,隻保留了城牆的析縣依然能夠看出來這是一座堅城。

嬴高顯然當時估算錯了距離,當晚上隨意尋了個驛站借宿,一直到第二中午日上三竿,一行人才趕到析縣。

冬去春來,淅水一側,析縣那高達三丈的雄偉城牆上,已經生出斑斑綠痕。

歲月在有些殘破的城牆上留下沉沉的印記,刀劍加身留下的痕跡依稀可見。

看著那些刀劍之痕,隱隱能遙想百元年前在析邑這座楚地雄關,無數秦楚士伍為了家國,前赴後繼亡命廝殺的身影。

嬴高上郡一行,看過大秦的許多城池,除了沒有城牆的鹹陽城外,析縣城是他見到的除武關外,最為雄偉的一座堅城。

隻是,如今的析縣已然連城門都被拆除。

幽深的城門甬道外,隻有一道及腰的柵欄臨時充當城門阻擋。

連城門都被拆除不被保留,由此可見始皇帝對析縣這座楚地雄關的重視和忌憚。

此際,阻攔在城門處的柵欄已經被移到城門一側,十餘個披堅執銳的士伍站在城門兩側,警惕的打量著過往的稀疏行人。

因為始皇帝東巡必然會經過析縣,所以析縣的城防顯然也加強了。

這些年,始皇帝曆次東巡,都出現了很多不同尋常的事情,始皇帝自然都是無礙,但是發生事賭郡縣,可就很多裙黴了。

所以各地郡縣的官吏,任誰都不管掉以輕心。

嬴高神思片刻,緩步朝著析縣城內行去。

經過一番仔細的檢查驗、傳之後,嬴高、胡亥和嬴山一行人順利的進入了析縣城。

於此同時,析縣城北的析縣縣衙內,縣令西陵也收到了專門把守兩個城門的縣尉昌林的稟報。

“今日已經是第六波來自關中之地的行商進城了?”

西陵揉著眉頭,看著堂下的昌林疑聲道。

“縣令,確是如此。隻是剛剛進城這六人有所不同,其中竟有兩個少年郎。

吾仔細觀察過,若是所料不差,這六人中,當以那兩個少年郎為主。”

昌林也有些頭大。

知道始皇帝已經出了武關,最遲三五就將到達析縣,西陵和昌林兩人這些可是吃不香睡不好。

每日裡巡視城防,嚴查可疑熱,檢視修補馳道等等,忙的簡直是暈頭轉向。

西陵是剛剛巡視完城外的馳道回來,這才坐下沒多久縣尉昌林就找來了。

最初的時候昌林隻是給他稟報有連續四波來自關中之地的行商進城。

以昌林多年士伍的專業眼光來看,那些進城的四波人一個個都不是好惹的貨色,身上都帶有些殺氣。

隨後第五波,這第六波是昌林來給西陵稟報的第三次了。

嬴高和一眾鐵鷹劍士的驗、傳,章邯倒也沒偷懶,遍布內史各縣,所以昌林自然很清楚的就知道了他們這些饒來曆。

短短不過半日時間,數十個都是來自關中的行商而且還都是三五個一群、五六個一夥的人來到析縣,平素裡已經很難得一見了。

更不要,這正是始皇帝東巡即將到達析縣的關頭,昌林哪敢大意。

“報!”

西陵正準備開口,縣衙大堂外又穿來一聲急呼,讓西陵心中不由一沉。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