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穣這個人很有趣, 有人說他是忠臣,他不想害皇曾孫,所以故意和丙吉僵持了一夜才回去稟告,甚至有人懷疑郭穣與霍光有關, 是霍光的人, 所以和丙吉演了一場戲保全皇曾孫;也有人說他不是好人, 回去後就趁機彈劾了丙吉。”
“不確定郭穣是如何上報,結果就是漢武帝沒有生氣。得了郭穣彙報, 漢武帝才知道或者才記起牢裡還有個皇曾孫, 那個‘天子之氣’所指是自己的曾孫,於是醒悟過來覺得這是上天安排而大赦天下,郡邸獄諸犯沒死的人都因禍得福得到了恩赦。”
“丙吉怕劉病已在獄中還有危險, 趁著天下大赦,遞交文書想將皇曾孫送到京兆尹,但京兆尹不敢接收啊。丙吉沒辦法, 隻得繼續雇胡組、郭征卿撫養劉病已。期間他找到了掌管掖庭府藏的官吏少內嗇夫希望可以按皇曾孫的待遇供養劉病已。”
“少內嗇夫表示沒有詔令, 自己是不能給皇曾孫這個待遇的。至於向皇帝請示?‘天子之氣’事件三天後, 漢武帝駕崩了,繼位之人是皇曾孫那個隻比他大三歲的小叔爺劉弗陵。於是,丙吉隻能繼續拿自己的俸祿養皇曾孫。”
“聽到這裡可能有人要問了,漢武帝又是建思子宮,又是建歸來望思之台, 怎麼連一個曾孫都養不起?劉病已出生在太子一脈罹難前夕,那時漢武帝已經因為時常生病不願見兒子了。兒子都不願意見,估計都沒留意到自己還有這麼一個曾孫。”
“太子死後,大家或是處於保護亦或是其他原因也沒人敢特意向武帝提起皇曾孫,因此漢武帝大約確實不記得還有個曾孫關在獄中。要不然也不至於聽到天子之氣就要急哄哄下令誅殺所有犯人了。”
“晚年的君王忌憚成年兒孫不假, 但也不至於忌憚小娃娃,知道這天子之氣是自己家得孩子沒道理要趕儘殺絕啊。總不能說你快死了,還要把國家未來的希望一並帶走吧?”
“至於為什麼武帝思念衛太子,卻沒有關心太子一脈這個唯一幸存者。我以前不明白,但讀書多了閱曆多了逐漸也明白了,概因漢武帝思念太子並非因為太子是他的兒子,而是太子是他最能乾的兒子。”
“衛太子之死對漢武帝最痛之處不是死了個兒子,而是這個兒子死了之後,其他兒子都不太行。如果衛太子和其他兄弟一樣平庸無能,他死的再冤,武帝也不會思。思子思子其中幾分是因沒有滿意的繼承人而後悔,誰也不知道。”
“太子死後,武帝成年的兒子個個不堪,幼子先不說賢與不賢,能不能平安長大都是未知數。巫蠱之禍後,武帝糾結了好幾年,才下定決心,殺鉤弋夫人,立劉弗陵,設輔政大臣。這其實是個無奈的選擇,因為立其他兒子是能看到的悲劇,立劉弗陵至少能賭一把,沒準劉弗陵是天縱之才呢!”
“雖然劉弗陵不是個天才,天縱之才是幸存的小曾孫。劉弗陵至死都沒有親政,但漢武帝也確實賭贏了。”
“太子死後兩年,即征和四年,漢武帝曾下《輪台詔》,即我們常說的《輪台罪己詔》。在《輪台詔》中,漢武帝對天下臣民表達了對遣李廣利北伐匈奴的後悔,同時否定了好戰派將戰爭繼續升級的主張。我在這裡用了一個好戰派的定義,以區彆前麵正常的主戰派。”
“麵臨欺淩和國家危難,發起戰爭是為了保家衛國。然在國內矛盾成為主導後,還不顧後果的選擇戰爭,隻會讓國家進一步走向崩潰。漢武後期的對外戰爭與前期不同,前期是反守為攻,以保護國家領土安全,後期則主要是武帝開疆拓土的野心。”
“當然開疆拓土這件事本身沒有錯,土地是人類最重要的資源,老祖宗想給後人多留點遺產有什麼錯!但開疆拓土需要依仗自身的實力來完成,一口吃不成胖子,對外開拓時得穩紮穩打,不能一味冒進。”
“秦朝為什麼這麼快走向崩潰?除卻繼承人的問題,還有一個原因就基礎不夠紮實。秦始皇統一六國期間,中原大地有許多天災,始皇帝最初向六國開戰或許都不是奔著統一去的,而是想將秦國的災禍轉移給六國。然六國太廢了,原本是隨便打打,結果一波推平。”
“一波推平固然很爽,但六國倒的太快也留下一個隱患,就是六國貴族因為統一戰爭死的不夠多,這些人的存在會妨礙新秩序的建立。戰國時各國爭奪的是什麼?是人才、土地和黔首即庶民,而不是那些沒有才能一不服徭役而不繳稅,不甘失去爵位,天天想著複辟的舊貴族。”
“除卻老秦人的敢打敢拚,從六國吸納人才也是秦國能夠實現統一得保障。然後土地和庶民,土地在庶民手中國家才能收到稅,因為六國投的太快,土地和庶民依舊被舊貴族大量掌握,這會導致朝廷對土地和百姓的掌控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