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時, 昏君趙佶手下有蔡京、童貫、王黼、梁師成、朱勔、李彥六大權臣和權宦。”
“此六人在朝堂上結黨營私、排除異己,公然賣官鬻爵‘三千索,直秘閣;五百貫, 擢通判【注1】’天下皆知;在民間貪贓枉法、荒淫無度,以花石綱討好昏君並借此敲詐勒索、魚肉百姓,直接導致了方臘起義和金國入侵中原,大宋臣民稱這六人為六賊。”
百姓們雖聽說過這些貪官汙吏之名, 但民智未開, 大多懵懂, 滿腔憤怒不知往何處發泄。如今天幕揭六賊老底, 百姓猶如醍醐灌頂,衝天恨意仿佛洪流被引入了泄洪的河道有了明確的衝擊方向。
百姓們趁著夜色衝向六賊府邸,將各種穢物、垃圾傾倒而入。推翻皇帝不易,但在眾怒難犯下, 皇帝怕也會暫時貶斥六賊平民憤,以免自己受六賊“牽連”。
然隻說那蔡京早在朝堂上幾度沉浮, 若隻是貶斥, 依著官家秉性, 怕是等風頭過去, 又會將這些善於諂媚君王的小人提拔回來, 死灰複燃。但當下將六賊打壓下去,於百姓也未嘗不是喘息改命的機會。
且天幕既將迷瘴一一撥開,百姓們的憤怒有了統一的目標,不再散沙一盤, 或真有可為也難說。
如天幕泄露汴京淪陷後的消息,許多猜想靖康之亂與自己所在時代不遠的百姓已拖兒帶女逃離汴京。雖不知逃去哪裡,但能活一日是一日, 總好過留在汴京被皇帝出賣,被金人屠戮。
“童貫與蔡京同為六賊之首,韓世忠為人正直,雖因軍令與童貫一道平叛,但並不願與這巧媚的權宦同流合汙,故此與宴上之人格格不入。悶頭喝酒間韓世忠見梁紅玉英姿颯爽、不落俗媚在陪酒的官妓分外不同,故生出好感。”
“梁紅玉仰慕韓世忠英雄氣概,韓世忠憐梁紅玉英姿颯爽卻身不由己。兩人互生憐惜,宴後,韓世忠贖梁紅玉為妾,英雄美人成眷屬是話本最美好的結局,卻不是韓世忠與梁紅玉的結局。”
“不久後靖康之亂,徽、欽一昏君及汴京所有宗室成員皆為金人所擄。大宋朝廷在逃亡中擁立了漏網之魚康王趙構為新君,即被後人戲稱為‘完顏九妹’,與徽、欽一帝並稱父子三昏君的宋高宗。”
“靖康之亂前,還是康王的趙構一度頗具英雄氣概,金兵第一次包圍汴京時,趙構曾以親王之身在金營短期為質。同年冬,金兵再度南侵時,趙構奉命出使求和,途中被大臣宗澤勸阻留下,才免於同父兄徽、欽一昏君及其他宗室成員一道被金兵俘虜。”
“靖康之亂後,趙構仿佛被嚇破了膽,再無英雄氣。父兄被擄後,趙構一路南逃,莫說金人,便是大臣和百姓也追不上。”
“宋代女詞人李清照曾作《夏日絕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讀書時,背課文的我一直有個疑惑,直麵過金人屠城,吃儘流亡之苦的李清照怎麼會喜歡項羽這個屠城莽夫。”
“那就不得不說一下此詩的創作背景了。北宋滅亡前,李清照與丈夫趙明誠收藏了許多金石之器及古籍孤本。後李清照與百姓一道流亡,亂世之中無力保護這些文物,便想要托付朝廷保管。”
“文弱的女詞人在亂世中帶著這許多東西,一路上減了又減,拚命追趕卻始終追不上瘋狂逃命的皇帝。好不容易追到江邊,卻得知皇帝已渡江而去,於江畔寫下了這首《夏日絕句》。”
“與白樂天的《長恨歌》‘漢皇重色思傾國’以漢皇劉徹借指唐玄宗李隆基一樣,女詞人思項羽為假,諷刺大宋皇帝跑得快是真。畢竟有蘇軾捕風捉影的烏台詩案在前,李清照也不敢直接罵皇帝跑得快啊。”
蘇軾:還有我的事?
少年天子劉徹:又又關朕什麼事!
唐玄宗李隆基:誰是白樂天,竟敢嘲諷朕!
白樂天:呼~幸好,幸好,玄宗已經不在了!
宋高宗趙構氣得跳腳。
靖康之變後,李清照之夫趙明誠出任建康知府,而此刻建康尚未淪陷,李清照自然也還沒寫什麼《夏日絕句》:建康要淪陷了,我是不是該提前把收藏之物藏起來?或是交給朝廷?交給朝廷的話,算不算跑去給皇帝送人頭?算了吧!累了,還是躺平吧!
“說回宋高宗趙構,在南宋之初,趙構雖一路跑跑,但當時金兵鋒芒正盛,不止皇帝想跑,大臣們也想跑,所以大家尚未發現這位的昏君本相。直到後來南宋朝廷定都臨安,開始偏安一隅。趙構親秦檜等奸佞,為討好金人,枉殺忠良才露出昏君本相。”
“因趙構入金營為質前後判若兩人的表現,加上後來其不能人道了,大家對其在金營的經曆就有了許多猜測,有猜測趙構在金營遭遇了非人的折磨以至無法人道,所以性情大變,甚至還有一種猜測是趙構在金營被金人替換掉了,後來稱帝的是金人的傀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