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建成和李世民沒有鬥得你死我活前, 有一方主動退出儲位之爭這個假設前提下,我的觀點是李建成容不下李世民,但李世民能容下李建成。”
“理由很簡單——平庸之君的肚量與雄主的肚量天差地彆。李建成有才能, 但遠不及李世民。老虎洞外有隻羊不耽擱老虎休息, 但羊圈外有隻老虎, 羊一輩子都要惶惶不安。若李世民是虎,李建成便是羊了。”
“功高蓋主自古以來都是死局, 雄主不殺功臣,是因為他的文臣武將沒一個能夠功勞蓋過他的功績, 皇帝鎮得住場子。李世民的能力太強,連他親爹李淵都心生忌憚有意打壓, 何況是李建成這個兄弟。”
李建成:我有一萬句臟話想說。
秦王府內一眾文臣武將與有榮焉, 李世民卻有些鬱悶。
李世民自是不甘於李建成之下, 也有心博取太子之位, 但他還年輕, 從未想過越過父親。他也知道父親偏愛李建成和李元吉,然一直以為是李建成和李元吉比他善於迎奉之故, 卻不知父親早早對他生了忌憚。
“李建成若生在盛世做個平庸的守成之君,於帝王圈混給不上不下的評價沒太大問題, 但挑起隋末初唐這個百廢待興的擔子還不太夠。大唐由李建成繼承, 後來那個憋屈的大宋極可能就是唐的上限了,至於萬國來朝的巨唐就不要想了。”
“判斷李建成隻能做個守成之君而成不了李世民那樣的雄主理由也非常簡單。首先就李建成本身的能力問題:從武德七年, 突厥大軍壓境時,李建成讚同李淵焚城遷都能夠看出他沒有李世民那麼重視百姓,以及沒有李世民的軍事能力。”
“不憐惜百姓,所以會讚同焚城,沒有應對突厥的能力和信心, 所以讚同遷都。其次就是謀略和格局,李建成對付李世民的手段很上不得台麵,什麼收買李淵的妃子吹枕頭風,容留亡命之徒為死士謀劃刺殺,在自己設的宴會上給李世民下毒,這種手段怎麼說呢?可能還不如絕命毒師趙匡義。”
“以毒殺奪嫡成功的典型案例——絕命毒師趙匡義,但到底是毒殺還是斧光燭影一直有爭議。趙匡義雖是慫宋‘慫’的開端,然在趙匡胤死後,能夠越過侄兒,成功兄死弟及,是有點本事在身上的。在當皇帝這事上業務能力平平,但奪嫡趙匡義是行家裡手。”
阿宋並不知道自己的隨口之言,讓大宋某個叫趙匡義的陷入了困境。
“用下毒這種手段來奪嫡,不止下作,且欠缺考慮。為什麼呢?李建成給我的感覺是他下毒之前既沒想過李世民沒死會如何,也沒想過李世民死了會如何。而我認為李世民沒死,是李建成和李元吉的生死局;李世民若死了,那就是大唐的生死局了。”
“下毒之事發生在武德九年六月初一,宴請理由我推測與李建成上折說要李元吉代替李世民迎擊來犯的突厥有關。李世民中毒後心絞痛,吐血不止,同在宴上的族叔李神通瞧著不對勁,連忙送李世民回西宮救治。”
“李世民得救後,李淵還在試圖和稀泥,說李世民不勝酒力,派人和李建成說以後不要晚上請秦王喝酒了。”
“李淵和李建成、李元吉這父子三蠢蛋,竟以為到了這份上還能讓李世民有苦肚裡吞。那可是十五歲就能雁門關救駕,十八歲就能雞爹起兵稱王,三千五百騎兵就敢迎戰竇建德十萬大軍的猛人,而不是什麼任人揉捏的小綿羊。”
“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的黨羽能夠屢屢讓李世民吃虧,不是他們能力有好,而是李建成命好,生為長子,嫡長的太子身份在三綱五常的封建王朝占據了輿論上的優勢,而皇帝李淵也正好忌憚李世民的能力,故意抬舉李元吉打壓李世民。”
“結局大家都知道,三天後,六月初四玄武門之變來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知道將人得罪死了,正打算趕儘殺絕,卻不敵李世民這用兵如神的天生領袖。這兩個家夥事情做了才急匆匆考慮下一步,而李世民卻是走一步算三步,早在他們步步緊逼時就不動聲色把棋子都落在了該落的地方。”
“這個皇帝中的領兵第一人,比誰都清楚什麼是兵貴神速,所以李世民甚至都沒有好好修養一番等身體康複,就果斷出手了。”
“玄武門之變給我的感覺是起事的日子應該是臨時決定,但棋子卻是早就落下的。簡單的說就是李世民早有防備,但並沒有決定要動手或者何時動手,而李建成和李元吉幫他下定了最後的決心,落下了最後一子。”
“促發玄武門之變除了李世民中毒,還有一件事,就是突厥大軍來侵。這~怎麼說呢?我想李世民這時候最憂心的應該不是自己被李元吉取代,畢竟他的部下那麼容易被太子黨拉攏,太子黨也就不會極力打擊秦王部將了。”
“李世民當時最擔心的應該是這些唐軍跟李元吉出征,能活多少的問題啊!他這個時候,再不出手大唐最精銳的秦王所部可能就要提前成為曆史了。”
“那麼我們再說一個假設結局,李世民中毒失救,會怎麼樣?在李建成與李世民相爭期間,太子黨也曾想挖李世民牆角。但懂得都懂,雄主總有些讓人想要誓死追隨的特質,李世民也是如此。”
“太子黨挖牆角不成,就極力打壓,李世民的部將基本都因太子黨的打壓受過貶謫和不同程度的羞辱。比如投靠李建成的寵妃尹德妃之父尹阿鼠將從其門前經過的李世民謀臣杜如晦打成重傷,張婕妤為了奪取李神通因戰功被封賞的良田在李淵麵前告李世民和李神通黑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