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皆知秦王李世民有仁君雅量,對於被俘和歸降的將士素來仁善,樂於給他們改弦易轍的機會。李淵把事情做得那麼絕,就是殺雞儆猴,迫害秦王的聲望。你看竇建德是李淵殺得,可也是李世民擒的,李世民又是李淵的兒子,於是這仇恨值不久落李世民身上了。”
竇建德部將、河北百姓:這李淵心真臟!
“大王!”眾人眼巴巴地看向竇建德。
竇建德沉聲於左右到:“若真有那一日,我與秦王殿下是戰場上的真功夫。輸了,本王心服口服,萬不可因本王之死遷怒秦王殿下。”
若說竇建德不在乎自己的身死嗎?自然不是!隻若自己真的要死,竇建德也不願部下和百姓為了自己錯過那貞觀盛世。且相較於打敗他的李世民,竇建德更恨李淵。李淵不是忌憚秦王嗎?
看李世民也不是仍由李淵宰割的小綿羊,若真有那一日,他就令部下投秦王,就看李淵憋屈不憋屈。若是李淵能更早當太上皇,那就更有趣了。
“在玄武門之變前,李世民的處境其實非常艱難。他最大的對手不是李建成,而是李淵。”
“在三綱五常的封建王朝,李淵依仗父權,對李世民有絕對的優勢,奪走李世民的兵權,借著李建成、李元吉和尹德妃、張婕妤的誣告為借口,堂而皇之對李世民的部將一一下手。”
“那段時間李世民的日常就是奔波往返救他的部將,救了尉遲恭又去救程咬金,救了程咬金又要忙著給杜如晦找大夫。但也隻能保眾人性命,秦王府上下或免職或外放,能留在李世民左右的極少。”
“當然秦王府上下也不是軟柿子,房玄齡、長孫無忌、尉遲恭等人也是一遍一遍勸李世民動手。估計那段時間李世民聽得最多的話就是,殿下快動手吧,再不動手就是俎上魚肉了。”
“事情到了什麼地步呢?若李世民不肯動手,秦王府上下就要越俎代庖,直接把後來趙匡胤黃袍加身的劇本提前演了。當然李世民沒有趙匡胤那麼多戲,哪怕是部將先將事情宣之於口,秦王卻沒有以他們為借口,而是自己站了出來。”
“眾臣上下一心日以繼夜勸說,加上中毒事件,終於讓李世民下定了決心。若非中途出了意外,尉遲恭趕去救駕,殺李建成和李元吉這件事李世民都不打算假手他人。不假手於人,並非他恨極李建成和李元吉,而是為了保護自己的部下不被李淵遷怒。”
“至於出的意外呢,就是在政變時,這位戰場上戰無不勝的戰神王爺竟然驚馬衝進樹林,被樹枝掛住而摔下了馬,差點被李元吉用弓弦勒死。幸而尉遲恭躍馬追至,射殺李元吉。”
尉遲恭:我都打算歸唐了,但現在是不是還得等等?畢竟未來的我殺了大唐的齊王,若現在的皇帝是秦王也就罷了,可現在的皇帝還是齊王他爹李淵啊!
尉遲恭猶豫了片刻,卻又堅定了起來,打算加速歸唐。正因為天幕泄密,他更要快點去到秦王身邊。若不然,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世民以及那不靠譜的唐皇李淵提前為難秦王怎麼辦,他們這些秦王的賢臣豈能不追隨左右,保護秦王殿下?
“對於李世民摔下馬這件事,有人認為是玄武門之變實非其所願,兄弟相殘到底與殺敵不同,太過緊張故此落馬。我覺得這個可能性有,但也可能是之前中毒尚未康複。”
“因為玄武門之變弑兄殺弟,很多人都以為秦王是個狠心的帝王,但實際上他是帝王尤其是明君中難得看重情誼的人。他愛妻子,愛孩子,雖然隻愛長孫皇後所出的嫡出子女,也愛護他的臣子。”
“這位戰場上殺伐果斷的帝王,私下是個非常情緒化的人。盛宴之上,看到父親寵幸妖妃,他卻想著過世多年的母親,哭;妻子死了,想念,哭;愛臣死了,哭,愛臣死了多年,看到舊物想起愛臣伴隨左右的歲月,哭。在外征戰,想兒子了,會給兒子寫信說耶耶想死你了。”
平陽公主忍不住笑了,與左右道:“我家二弟確實是這樣的人,高興了笑,傷心了哭。”
秦王李世民與唐皇李世民則漲紅了臉:……
秦始皇、漢高祖和漢武帝等前代帝王目瞪口呆:世上還有這樣的皇帝?
“若非李淵做的太過,李世民大約也會很愛他的父親,當然即便李淵做的挺過分,李世民也算厚道了。李淵可是做了九年快樂的太上皇,當了太上皇,還能繼續依仗父權,對李世民不時發發脾氣呢!”
“不知不覺,話題又扯遠了,李淵殺了竇建德後果是非常嚴重的。其他尚未歸降之人看到竇建德的結局,認為歸唐也沒出路,便絕了降唐之心。”
“竇建德部將劉黑闥率800兵馬召集竇建德舊部,僅一個月就恢複了竇建德的領地。前麵說了李淵殺竇建德其中一個用意是警示李世民,所以平劉黑闥一開始並沒有派李世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