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也是如此,其後山東一地的農民起義並沒有因唐賽兒起義遭遇的血腥鎮壓而停止,依舊是此起彼伏。到了昏君朱祁鎮時,君逼民反,農民起義更是席卷天下,備受摧殘的山東一地自然也就是這場風暴的中心之一。”
“好了,我們暫且不說這些,插播個題外話緩解一下氣氛。話說衛青這名字是不是有大將軍衛青的加成?大明朝的衛青雖不像漢武帝的大將軍衛青位列八大軍神那麼厲害,但也頗為能為。”
“建文元年,衛青隻是薊州百戶,因薊州為燕王軍攻陷,投了朱棣。其後,衛青就追隨了朱棣,在靖難中一路積功至都指揮僉事。”
“與漢時的大將軍衛青一樣,大明的衛將軍也頗為體恤士卒。宣德朝時,衛青曾因京軍營造勞役繁多,朝廷還要從中征調防海士卒上書陳情。他的上書成功才讓宣宗改變主意以番軍代替京軍。”
“安丘之戰,如非衛青及時趕到,安丘就要被起義軍攻破了。雖然是官逼民反,但怕隻怕城破後城中百姓也免不得受戰亂之苦。”
“然事後柳升這傻瓜卻責罵衛青不等他到就進攻,將衛青趕走了。殊不知戰機瞬息而變,最是需要將領隨機應變。你說當年大將軍衛青打匈奴,同伴迷路沒來接應,難道他就不打了?”
“好在朱棣對百姓不夠體恤,腦子還算清楚。起義平定後,柳升被彈劾下獄,衛青則升任山東都指揮使。可能有人要問,哎,你不是讚揚巾幗女將唐賽兒嗎?怎麼誇起敵對方的將軍了?”
“唐賽兒受朝廷壓迫選擇起義是對的,但衛青身為朝廷將軍,奉命平定起義也沒錯。唐賽兒與衛青隻是處於各自的立場,擔起了各自的曆史使命。這場戰爭不管是起義的百姓還是鎮壓起義的明軍都沒有錯,錯的是統治者和施政的官員。”
“且唐賽兒起義這個時期與王朝末年的起義又不同,王朝並沒有到需要改朝換代的地步,起義最大的意義是敲響朝廷的警鐘,為百姓謀一個生路。”
“當然了,我讚揚這位衛將軍最最最重要的原因是,這個衛青是個平倭將軍啊,他曾駐紮山東沿海抗擊倭寇十幾年。我就問,平倭的將軍誰不愛?反正,我對一切打過小日子的將軍都有十層濾鏡啦。”
“當然這個濾鏡也不止我們現代人有,山東沿海飽受倭寇侵擾的百姓也有。”
洪熙元年,衛青因犯事被逮捕入獄,本要到新帝朱瞻基登基後念其有功的份上將其釋放才可官複原職。如今因天幕之故,明仁宗朱高熾回憶其所犯之事,便決定赦免,另他官複原職,繼續負責山東平倭之事,隻少不得令人前去提點一番。
而宣宗朝的衛青在天幕第一次出現前後就已經得到赦免,為京營陳情的奏折也上過了,眼下正在登州一代防禦倭寇。
英宗朝的衛青則正在病中,皇帝剛從太醫院遣了醫士前來醫治,然已藥石罔效。聽到天幕的褒獎,衛青的心情也變得輕鬆起來,竟連病痛都沒有那麼難過了。
“衛青死後,他曾守護的地方百姓思念他,向朝廷請求為衛青建立祠堂。衛姓祠堂有一對聯是兩青禦外侮,七出立大功。寫的就是大漢衛青七擊匈奴,大明衛青防倭十幾年之功,立祠以祀。”
“跨越一千五百年的時空,兩位衛青將軍都守護了自己所在時代的一方百姓。”
正在宣室陪少年天子看天幕的少年衛青心中生出幾分異樣的激動,而英宗朝的衛青也在天幕的褒揚中含笑而終。
大明衛青一生曆經了建文、永樂、洪熙、宣德、正統五朝,如今得以善終,雖比不得大將軍衛青的功績,但這一生卻也不算虛度了。
“說完衛青,我們說回唐賽兒起義。唐賽兒的這次起義,隻持續了六十多天,卻給了日漸驕矜並逐漸怠政的皇帝響亮的一巴掌。惱羞成怒的朱棣下令將柳升下獄,山東布政使、參議、按察使、按察副使、僉事及出現起義的郡縣官吏,統統處死。”
“其後,為搜捕唐賽兒,朱棣兩次下令‘凡北京和山東境內尼及道士悉捕至京師詰問之’、‘凡軍民婦女出家為尼及道者,悉關京師’【注2】。先後有一萬多尼姑、道姑被捕至京師訊問,唐賽兒卻始終不知所蹤。”
“這場起義於山東百姓和明軍來說都是一場浩劫,起義百姓苦,因此役犧牲的將兵亦何嘗不苦。他們也大多來源於百姓,是人家的兒子、丈夫、父親。不管死的是義軍還是明軍,最後咽下這份苦果的卻是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