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 活字印刷 晉江文學城獨家發表,謝絕轉……(2 / 2)

“活字印刷術具有一字多用、重複使用、印刷多且快、省時省力、節約材料等優點,比整版雕刻經濟方便,是印刷技術史上的一次質的飛躍,對後世印刷術乃至世界文明的進步有著巨大而深遠的影響【注3】。”

“但若非科學家沈括的《夢溪筆談》,畢昇發明膠泥活字印刷技術甚至可能不為人知。畢昇過世後,其字印為沈括家人收藏,這一技術未及時推廣。”

“不同於畢昇發明膠泥活字印刷技術因為社會沒有足夠的重視,而錯失一次良好的機會。在畢昇的四百多年後,德國人約翰內斯·古登堡改進活字印刷術直接導致了一次媒介革命,迅速推動了西方科學和社會的發展【注3】。”

“古登堡改進的活字印刷術加強了原本手工印刷術的工作效率,印刷品的成本下降,更多人可以擁有書籍,從而有用讀書習字的機會。”

“為什麼比整版雕刻經濟方便的畢昇膠泥活字印刷技術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呢?因為當時這項技術不夠完善,印刷出來的字沒有雕刻精美。士族有錢購買精美的雕版書,又怎麼會去支持改進和推動更適合庶民的膠泥活字印刷技術呢?”

“可哪怕它印刷的書籍沒有雕版書那麼精美,但隻成本低,效率高這一項就值得推廣。但宋朝的君臣日日說著要教化百姓,卻錯失了這等可以教化百姓的利器,何其可歎何其可惜!”

“說穿了就是需要這廂技術的人沒有財力物力去支持膠泥活字印刷技術的改進研究及推廣,有財力物力的人又不屑此項技術,終導致了明珠一度蒙塵。直到明朝,我們的印刷技術才進一步發展,也正是得益於此,才誕生了四大名著等一大批珍貴的文化瑰寶。”

“相較於印刷術,火藥最早在唐朝開始應用於戰爭,到了宋代火器已經比較常見。到元初,成吉思汗遠征歐洲,火藥也傳播到了歐洲,歐洲火器開始迅速發展超越我們。”

“但歐洲的火器並非一開始就比我們強,明朝時,永樂大帝朱棣就看到了火器的力量,建立了練習火器的神機營。朱棣是對火器頗為重視的一位帝王,但奈何後人不肖,一代不如一代,坐吃老本。”

“明後期的皇帝沒有朱棣那麼重視火器,但即便是朱由校這樣的昏君至少也曉得火器的重要性,知道購進新式火器,令人學習先進的火炮技術來武裝軍隊。滿清入關前,因明朝的火器吃過不少虧。後滿清入關,接收明朝的遺產,接受了許多當時非常先進的火器。”

“比如清初三藩之一的耿仲明就原是明朝重點培養的炮兵部隊。崇禎朝時禮部尚書徐光啟部聘請葡萄牙火器專家為講師,在登州為耿仲明等人西式火炮學、彈道學、數學、測量學。這支登州兵因此成為明末最精銳的部隊之一。”

“崇禎皇帝殉國後,孔有德、耿仲明挾持部眾,帶領火器工匠、各式火器叛明降清,因專業性較強這支部隊並沒有被拆分,成建製保留。後耿仲明的孫子耿精忠與吳三桂一起發起三藩之亂,給了以弓馬騎射為優勢的清軍極大的教訓。”

“康熙皇帝認識到了火器的厲害,一度很重視火器的發展,還組建了清朝第一支獨立的火器部隊——漢軍旗火器營。時明末火器大家趙士禎曾發明大明掣電銃,但因清軍無法掌握掣電銃的精髓發揮不出威力,清軍火器營多裝備兵丁鳥槍。但是——”

“對,還有但是!越明白火器的厲害,滿清的統治者就越擔心一件事——火器那麼厲害,要是落到漢人手裡怎麼辦?因此雖然從西方引進技術更先進的燧發槍,卻因滿清統治者害怕漢人掌握這種先進火器,推翻自己的統治,禁止工匠研究生產,隻被當做皇帝和王公大臣的玩物。”

“嘖~”劉邦聽得甚是嫌棄,若是有這樣的神器,他要打匈奴豈非手到擒來?

“機會常有,而善於抓住機會的統治者卻不常有。清朝康熙時,曾經有個再度領先於世界的良機。”

年輕的康熙皇帝精神一震,他現在畢竟還年輕,沒有晚年的那些毛病,還是滿腔野心要做個名垂青史的明君。主播的態度讓他不喜,但大清的未來更讓他擔心,聽到自己有個好機會,立時豎起了耳朵,生怕錯過。

“三藩之亂時,康親王傑書為奉命大將軍,征討耿精忠。時有一奇才戴梓以布衣應聘從征,戰後論功行賞,戴梓被傑書舉薦給了康熙皇帝。”

“戴梓,竟然是戴梓!”康熙皇帝有些驚訝。

戴梓被康親王舉薦給他就在不久前,知其能詩善文,康熙便任命他為翰林院侍講,與高士奇同時入值南書房。雖然知道戴梓有些才華,但皇帝尚不解他到底多有才,能得天幕這般稱讚。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