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宋打開一個櫃子,裡麵是透明的米桶、罐子和各色小袋子:“南方人以米飯為主,單米就分為秈米、粳米和糯米。秈米按種植時間早、中、晚秈米,口感會有一些區彆。又因品種和產地分絲苗米、中國香米、泰國香米等。”
“粳米同樣分早、中、晚粳米,有珍珠米、水晶米、東北大米等。雖然我是南方人,但非常喜歡東北大米,黑土地種出來的大米特彆香,然後就是多產自南方的絲苗米。以前偶爾也買過泰國香米,比國產大米要貴好幾倍,聞著很香,但口感一般,沒什麼嚼勁。”
“對於我們來說容易烹煮的大米飯是最棒的主食,很多講究的人家甚至會在家裡放多種米,什麼適合煮粥,什麼適合做成米飯,什麼適合做煲仔飯。”
“但在古代彆說那麼多選擇了,想要吃一碗大米飯都不容易。因為在唐之前經濟文化中心與政治中心一樣都在北方的黃河流域,北方可種植水稻的地方不多,南方種又運送困難,因此水稻這種作物並不被重視,甚至在最初五穀之一並沒有稻,而是麻。”
“且因為脫殼技術落後,不管是米飯還是麥飯都需要手工舂米。舂米那可是件苦差事,漢高祖的戚夫人就是因為受不了舂米之苦,唱了一首《舂歌》坑死了兒子劉如意。”
漢宮之中,戚夫人聽到這裡就懷疑是呂後殺了自己母子,又跑去和劉邦哭。戚夫人很善於哭,善於哭和愛哭是兩回事。有些人哭隻會招人厭煩,而對於有些人而言,哭就是他們的最好的武器。
戚夫人就是此道的高手,她在跟著劉邦出征關東時,曾日夜哭泣纏著劉邦立她的兒子劉如意為太子,還真哭得劉邦動了廢太子的念頭。若非呂後得了留侯張良的良策,或許戚夫人就給兒子哭來太子之位了。
自天幕隻言片語透漏太子劉盈不成器後,戚夫人就覺得自己兒子劉如意有很大機會,更是沒少去和劉邦哭。
然早些時候,劉邦還曾動過廢太子立劉如意的心思。在天幕說劉盈不堪後,劉邦反而沒了這心思。概因這戚夫人隻記住了劉盈不堪為帝,卻沒有意識到在天幕那,她的兒子劉如意也不見得比劉盈得臉。
如今劉備對天幕透漏的消息遠比美人感興趣,甚至有些開始厭煩戚夫人的眼淚了,但戚夫人似乎還沒意識到這點。
“有一說一,漢高祖晚年寵愛戚夫人是有道理的,男人嘛!最愛腦袋空空的美人啊,呂後早年日子過得苦已然容顏不在,薄姬雖然美麗,但不夠愚蠢。戚夫人要美貌有美貌,要愚蠢就夠愚蠢,和她相處賞心悅目,還不用非腦子,多好!”
劉邦聽了此言,不僅沒有生氣,反而覺得頗有道理。前朝與臣子鬥智鬥勇,後宮有個不好糊弄的皇後,寵幸美人,自然不願意再動腦子了。美麗的蠢物寵幸起來,確實比較輕鬆。
呂後聽到此言,嘲諷的笑了笑。這主播自承並未婚嫁,倒是比她更看得透男人的心思。
文帝朝,已經是太後的薄姬:雖然,但是……她當年不得寵的原因應該不是這個吧!
薄姬原是項羽部將魏豹的妾,魏豹為韓信所敗後,作為漢軍的戰利品充入漢宮,但不得寵幸。後因著少時好友管夫人、趙子兒兩位美人提攜才得寵幸,並很快有孕,方有了如今成為皇太後的機遇。
“手工舂米是個苦差事,穀物製粉技術更是直到兩漢才逐漸推廣。古代官府對這種關係民生的技術推廣嚴重缺乏官方乾預,世家貴族連一道菜譜都要當做不傳之秘,這些技術更是如此,所以明明是利國利民提高生產力的技術推廣卻都非常緩慢。”
“比如我們都知道漢武帝時,淮南王劉安發明了豆腐,但豆腐在漢武帝時期卻沒有上普通百姓的餐桌。甚至燉個湯都要當傳家寶遮遮掩掩,可不像現代社會,上個度娘八大菜係的菜譜都能不廢分文到手。”
“以上純粹吐槽啦!”阿宋又扒拉出一個袋子道,“這是麵粉,現代麵粉也非常多種類什麼低筋麵粉、中筋麵粉、高筋麵粉、全麥麵粉,這些基本是麥製的,其他諸如糯米粉、各類澱粉就更多了。”
“早些年,喜歡買什麼低筋麵粉做蛋糕,高筋粉烤麵包,但這幾年考慮到家裡很多長輩血糖高,所以也開始控糖。在古代糖是很珍貴的,老百姓基本沒有機會吃到糖。但在現代因為生產力先進,糖非常普遍,於是控糖也就成了各個年齡段的痛。”
“小孩怕蛀牙要控糖,年輕人怕胖要控糖,老年人怕血糖高,還是控糖。感覺實現了糖自由,但仿佛又沒有實現糖自由。而中國人講究喜慶,凡遇到喜事都會發喜糖,就導致很多人家裡都能找出一大堆吃不完的喜糖。”
“啊,這個很多人家就有我家。現在去客廳的抽屜裡,肯定能找到一抽屜的喜糖,沒準還有過期的。”
吃不完的糖?未來人過的是什麼日子啊!天幕下莫說小孩子,許多大人都聽得留下了口水。
晚清,看著天幕中雪白的大米和麵粉,聽到吃不完的糖,一些人堅定了夜裡下定的決心:推翻腐朽的清王朝,共建美好未來!
他們想要讓主播口中的那個盛世更早出現,即便自己見不到,至少可以讓兒子、孫子見到。一個人的力量或許渺小,但或許每多一個人虛努力,這一天就可以早一年、一天哪怕是一個時辰到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