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 東坡居士 晉江文學城獨家發表,謝絕轉……(2 / 2)

“其二是閹割,事實上不僅豬閹割後肉會更好吃,羊、雞之類的牲畜閹割後養殖也可以改善肉質。對了,我以前以為公的才需要閹割,後來才知道母的也要閹割。比如豬,一般是三十日左右閹割,公豬割睾/丸,母豬割卵/巢。”

有那頭腦靈活的百姓立即記下了,準備在有條件時嘗試一下。若真能養出不腥臊的豬,就多了一條財路。

“閹割的豬不僅肉質好,而且養殖周期也能縮短一半,出欄快,節約成本。不過在古代有個問題,古代沒有消毒藥品,頂多拿草木灰給傷口消消毒,但如果技術不夠好,魯莽閹割可能死亡率較高。所以要在古代推廣這門技術,還得朝廷推廣。”

聽到這裡,想著嘗試的人又被死亡率嚇退的,也有記住了要用草木灰消毒的。

“你說為啥要朝廷推廣?宮裡不是都會養去勢的巧手嘛,應該有些閹割後如何降低死亡率的法子!你說給人去勢多喪德,但給家畜家禽閹割就不一樣了,那是利國利民之舉,老積德了!”

“我小時候,很多村子都會有一個專門做這個的人,他們會養一兩頭好的種豬專門給各家配種,同時兼職閹割小豬豬。”

“雖然挺辛苦,每天都要挨家挨戶跑,但一般掌握這門手藝的和屠戶一樣,家庭條件都很不錯。畢竟,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普通百姓隻要有一門壓箱底的手藝,那日子就能過得很好啦!”

“當然我說的是現代,不包括明朝。明朝你要是掌握一門好手藝,有很大風險會被老朱家抓去做白工。摳門老朱,最愛讓人做白功,扣出來的錢全養他家的宗室豬群!”

老朱家:……

其他皇帝:樂得看老朱家笑話,已經很開心!為什麼呢?以前為了名聲,許多皇帝不得不捏著鼻子縱容宗室,但現在不同了!天幕對吃白食還魚肉鄉裡的宗室頗為不屑,在這樣的大環境下,皇帝想要收拾藩王和宗室,就少了許多顧忌。

不說遠的,就大漢的文帝、景帝、武帝祖孫三代對此都非常高興和感興趣,尤其是景帝和武帝父子,已經暗搓搓琢磨如何削掉幾個藩王,收回權利的同時,還能節省開支。

眼下但凡有點腦子的藩王也開始收斂了。今時不同往日了,以前貴族不把百姓但人看,即便他們魚肉鄉裡,皇帝顧慮孝悌也不會拿他們怎麼樣。但現在有了天幕站位,再有人把他們的罪證提交上去,沒準皇帝就會打著天幕之名趁機把他們收拾了。

相較於君王和王公貴族的小九九,曆代皇宮中,有些從事此類工作的公公聽了天幕之言很是心動。在宮中做這類事情的人大多沒機會混到主子麵前,若皇帝真讓他們去教人閹割畜生,那豈不是得臉的機會?當然,也有人嫌棄閹割畜生不上台麵,不太樂意。

“第三養殖環境,古代羊和現代羊一樣是吃草的,但豚卻經常養在茅廁中,甚至吃糞便。現代養豬是很注意豬圈清潔的,閹割後的豬沒有那麼好動,可以隨便關小豬圈。那些大型養豬場且不說,農家養豬也是每天清洗豬圈。保持豬圈清潔,可以讓豬不容易生病,肉更乾淨好處。”

改良品種非一時可以做到,但閹割和改善養殖環境卻是可信的,隻希望豬閹割後真沒有主播說的那麼好動,能縮短養殖周期。

“在現代,普通人更喜歡豬肉,豬肉嫩且香,單獨燒或炒菜都很好。其次是牛肉,因為現代以機械化耕種為主,耕牛一般隻有一些不適合機械化作業的地方才有,養牛多是養肉牛。”

“最後才是羊肉,羊肉有羊騷味,普及率在現代尤其是南方沒有豬肉、牛肉那麼高。當然這是現代,古代是牛肉不易得,豬肉不好吃,貴族多偏愛羊肉。宋仁宗也不例外,很多記載都明確提過宋仁宗喜好羊肉。但是——”

“對頭,總有個但是,宋朝吃羊肉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大宋不是又叫慫宋嘛,宋時北方草場基本被遼國所占,沒啥地方養羊,供需不平衡,羊肉不易得,所以開始鼓勵百姓吃豬肉。”

“北宋鼎鼎大名的蘇東坡蘇大學士就曾因吃不起羊,於是潛心研究如何做好豬肉,從而有了大名鼎鼎的東坡肉。”

“子由,這個蘇東坡與我們同是宋人,還同姓,跟與我一樣愛吃,好有趣啊!不知道他是哪一朝的。”英宗朝,因父喪與弟弟在家守孝的蘇軾好奇道。

“眾所諸知,我們蘇大學士在黨爭嚴重的宋代那是一股子清流,變法派說要變法時,他在那陳述變法弊端;變法派倒台了,守舊派上位要廢除新法,他又說有些新法挺好的,不能全都廢了。主打一個有啥說啥的耿直boy。”

“但在大宋官場,耿直boy混不住啊,於是無論哪一派上位,都是貶蘇東坡。還因此衍生出了他弟弟蘇轍不是在撈哥哥,就是在撈哥哥的路上,最後官至宰相的梗。當然這就是個梗,蘇轍撈過哥哥不假,但一路撈哥哥就誇張了。”

“哥哥,你就是蘇東坡!”蘇澈道。

蘇軾:“……子由,天幕說你官至宰相哎!”

“蘇轍本人也是非常莽的,當年與哥哥一同科舉,殿試有道題就是讓大家說說當今皇帝當得咋樣啊?這本是讓大家歌功頌德的,結果實心蘇轍,真言辭激烈的開始講皇帝政事得失。”

“初考官胡宿認為他對皇帝不恭,應該戳落。司馬光與範鎮則認為壓一壓名次就好,加上三司使蔡襄力挺,鬨到了皇帝麵前。虧得是好脾氣的仁宗,認為不該因蘇轍直言而棄之不用,最後隻是被壓了名次,沒有直接黜落。”

天幕下蘇轍輕歎了一口氣,先帝當政時,固有瑕疵。然於他卻可說有恩!畢竟,那會兒他寫完後,自己也以為會被戳落。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