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蘇轍有些不解。
“這小姑娘說的我都不怕貶謫了,竟還覺得貶謫也挺好!”蘇軾笑道,“我們讀書科舉,不就是為了造福百姓嘛?無論官大官小,在哪裡為官,隻要無愧於百姓就夠了。”
被貶謫說失落肯定有的,但百姓們的熱情,卻彌補了這落差。
蘇轍默然片刻道:“兄長,我不如你!”
蘇軾的這份豁達,即便是從小一起長得的蘇轍,也甚是歎服。
“於蘇東坡類似的還有南宋辛棄疾,辛棄疾經常做出一點功績就要被彆人摘果子,因為事歸正人還經常被人反手扣個不存在的罪名貶謫去更荒涼之地,再出成果再被摘果子。然不管遭遇了什麼,當什麼官,辛棄疾從不敷衍,總會將自己的責任擔起來。”
“相較於那些因官職小就嫌棄,一被貶官就抱怨懷才不遇,開始擺爛甚至辭官歸隱的文人,蘇東坡和辛棄疾正是一股清流。最妙的是兩人一樣還是在詩詞上並稱豪放派代表的‘蘇辛’。”
“這個辛棄疾,我喜歡,可惜沒機會見一見!”蘇軾歎息道。
“沒關係!”蘇轍冷臉道,“兄長以後還會有很多這樣相見卻見不到的遺憾。”
蘇軾:……我的弟弟是不是壞掉了!
“年少時敬佩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淡泊名利,隨著年紀增長,卻更偏愛不懼世間艱難,全力為百姓撐開一片青天的蓋世英雄,因為人世間需要這樣的英雄。”
“徐州、黃州、杭州這些地方豬肉盛行起來肯定有蘇東坡的功勞,但說蘇東坡一力提升了豬肉的地位就略誇張了。宋代豬肉開始盛行更主要原因還是沒有草原,羊肉不能滿足市場,宋太/祖時就曾規定宮中要養豬,嗯所以才有了宋仁宗花園被豬拱的笑話。”
漢代皇帝家也有養豬,不過是在上林苑而不是宮裡。不是說大宋的皇宮很小嘛,還能在宮裡養豬?年輕的漢武帝表示很好奇。
“南宋時,大宋北地全麵淪陷,就不是草場少了,而是直接沒有草場了。大約就是這樣才會說南宋流行豬肉包子。哦~我們現在講得重點是包子,不是什麼餡的包子,又跑遠了。”
“《茶餘客話》記載,元豐初年,宋神宗視察太學,趁便了解太學夥食,於是去蹭了一頓飯,恰好就是吃包子。吃過以後皇帝很滿意,表示‘以此養士,可無愧矣。’於是太學饅頭(包子)就成了太學生回家時帶的最佳禮品,這就是廣告的力量啊!”
“這個太學饅頭很是盛行不衰,直到明朝,我們前麵說的那位周王就藩開封,也喜歡吃太學饅頭,常用來招待王公大臣。有人拍馬屁說王爺是一品大員,不如改名一品包子。一品包子至今是河南名產。”
“宋代雖然有了包子的說法,但和饅頭正式區分要等到清代。現代麵食品種更加多,饅頭、麵包和包子再不分開,真沒法叫了。在南方一般有餡的叫包子,圓的沒餡的叫饅頭,方的沒餡料的是麵包。”
“北方的饅頭,哈哈,作為南方人我不好說。我對北方饅頭的唯一印象就是紮實,大。南方常見的酒釀饅頭,我小時候餓了,一頓能吃十個。當然了,那是小時候,現在最多吃兩三個。北方的饅頭,那就了不起了,我中學那會兒去北方的同學家玩,半個就到極限了。”
“之前我有個同事與我說起一件趣事,她北方的朋友給她寄了十個大饅頭。她請了一桌朋友吃飯,蒸了兩個切開做主食,七八個南方人硬是沒吃完,笑稱一個饅頭能吃三天。”
古代百姓:能吃三天的大饅頭啊!真羨慕!
阿宋說著打開冰箱拿了一瓶牛奶倒進玻璃杯:“哎,一說就容易嗨,說的都口渴了。”
喝完牛奶,阿宋忽然拍了一下腦袋:“哎~我的皮蛋粥是不是忘了放鹽啊!”
阿宋忙打開鹽罐,往粥裡加鹽。
“鹽,那是鹽!”古代的皇帝震驚的站了起來。
未來人怎麼做到的?雪白的麵粉、雪白的大米,竟然連鹽也是雪白剔透,沒有絲毫雜質。
始皇帝抿了抿唇,突然想到了係統商城。先前主播提到了黃瓜,商城有了黃瓜及黃瓜栽種技術。現在出現了鹽,那麼——
不止始皇帝,也有其他皇帝意識到了這個可能性。然若是鹽的提取技術,應該會需要很多積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