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是晚清貴族抽大煙的照片,說明一下,照片中的人骨瘦如柴可不是餓的,而是抽大煙抽成這樣的。能抽大煙的至少在最初都是有錢人,不至於沒飯吃。隻是有些人抽到最後即便是全家斷糧都不允許斷了鴉/片。”
早就聽到此物厲害,如今親眼看到這些人,統治者越發意識到此物的可怕,開始發布禁令,禁此物及五石散等。凡是用吸食五石散和抽大煙的全都免職,而晉就有點麻煩了,若將吸五石散的趕回家,朝堂都要空了。
“說到這個,我幼年曾經聽曾祖母說過一段往事。曾祖母的父親原也是小地主,家中有大宅和許多良田。但因她父親抽大煙,最後家產全部被敗光了。”
“不過這於我曾祖母倒是因禍得福,因為她父親將家產敗光,全家淪為窮苦人,她因此躲過了纏足,又嫁給了山裡的曾祖父,避過了外麵的戰亂,活了一百多歲。”
“再說纏足,若說纏足的前期隻是人為控製腳的正常發育。到了滿清,纏足就是分筋錯骨了。女性除了經曆大多數女子不得不經曆的分娩之苦,還多了完全沒有必要的,且沒有任何好處可言的斷骨纏足。”
“若說女四書這種封建糟粕,還能勉強挑出幾個優點來,那麼纏足的優點大概就是青樓裡的嬤嬤打手再也不用擔心樓裡的姑娘有逃亡之心了,以及男人可以毫無負擔的換老婆了。因為纏足尤其是後期的纏足對女性傷害等同於人為至殘。”
天幕中又出現了新的照片:“這張照片照的是晚清時因纏足無法行走由龜公扛著出門應酬的女伎。不良於行會讓女性的身體非常衰弱,喪失規避天災人禍的能力。家裡著火了跑不了,發洪水了跑不了……”
“與此同時,生育的風險也隨之增加,生出的孩子會更孱弱。男人不都喜歡換老婆嗎?老婆娶一個死一個,大概會挺高興的。”
“如弘治朝的首輔李東陽,就是娶一個死一個,兒女生了不少,三子三女,沒一個活得長,最後還要從弟弟那過繼兒子。聖人王陽明和他爹狀元出身的王華都有喪妻再娶。打開古代官員的平生就會發現,很少能夠原配與之終老。”
尚不是首輔的李東陽:雖然妻兒的死未必是因纏足,但天幕這麼說,他就總覺得纏足很不吉利。
好在明朝的纏足沒有清代那麼變態,若是放足,不敢說恢複原狀,但也能夠慢慢複原一些。而那些年幼的女孩子,現在放棄纏足,或許腳還能恢複原樣。
第一次聽到天幕批判纏足時,便有些開明的家庭放棄了纏足,但大多數人都有所顧慮持續觀望。李東陽原也在觀望,可當天幕點名,他就再不敢抱著僥幸心理了。
概因天幕說纏足不好,就像許多人聽消防講座,聽到火災案例總覺得那些案例又不是自己。可當天幕開始點名,說這個案例就是你鄰居家,或者你家,感覺立即就不同了。
“在古代非重大戰亂時期,女性的壽命普遍低於男性。那些有平生記載青史留名之人隻要記錄他們的妻兒子女信息,略翻看就能看到大部分人的原配都是年紀輕輕病亡,且是生育期間或生育之後。女子生育原就是一腳踏進鬼門關,而纏足則是將人又往鬼門關內推了一把。”
“回到前麵,長孫皇後的《女則》說穿了就是一部以女性為主題的傳記,甚至有說法《女則》之所以失傳就是因為它並不宣傳三從四德,不符合男權社會需求。”
“在程朱理學大興之前,雖說已經存在《女戒》這種宣揚三從四德的封建糟粕,但社會還能看到女性的才智,會褒揚女性的才智和膽識。”
“比如《晉書·列女》中提到的才女謝道韞才華橫溢,公然表示對無能丈夫的不滿,親手上陣殺敵。辛氏聰朗有才鑒,其弟辛敞得姐姐幕後指點,在錯綜複雜的曹魏政治鬥爭中如魚得水。在晉代這樣的才女得到的是敬佩,可要是換做南宋之後,估計就要被罵牝雞司晨了。”
“南宋之後,程朱理學大興,‘女子無才便是德’開始占據上風,所謂貞潔成為評價女性的唯一標準。男人奴顏媚骨,麵對遊牧民族的鐵蹄無可奈何,沒辦法保護母親、妻女於是開始洗腦女性,以鞏固自己的家庭地位,掩蓋自己的懦弱無能。”
“我想他們的邏輯應該是這樣的:強盜來了家裡,要yin辱家中婦女怎麼辦?哦,請母親、妻子、女兒自己麻利的自我了斷,為我守節吧!要是你們不守節,彆人豈非要笑話我保護不了母親、妻子、女兒?隻要你們殉節,那我們就是節烈之家,誰還記得家裡的男人沒能在強盜麵前保護家中婦孺?”
“明清許多貞節牌坊是怎麼來的,弄死那些喪夫的女子,再編織一個忠貞的故事騙一座牌坊就能全族受益,減稅,免徭役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