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在主父偃的獻策下, 令蘇建依地勢主持修築朔方城,同時修複了秦時蒙恬所築的邊塞和沿河防禦工事。再設朔方郡和五原郡,從內地遷徙十萬貧民充實邊塞。如此, 不僅解除了匈奴騎兵對長安的直接威脅,也建立起了進一步反擊匈奴的根據地【注1】。”
“大漢可以在這裡放心養馬, 訓練騎兵,為進一步出擊匈奴做準備了!畢竟, 我們未來的冠軍侯快要長大了,再不養馬來不及了!我的崽,看姨父和舅舅已經為你奪回馬場, 養好戰馬,就等著你一飛衝天, 封狼居胥了。”
劉徹、衛青:驚!!!
這魔性的話語, 讓百姓聽了都想去河套平原為未來的冠軍侯養馬是怎麼回事!
“然也是這一年,趙王告主父偃受賄,誣陷其逼殺齊王。為平息諸侯藩王之怒, 主父偃被‘祭天’了。主父偃這家夥, 是典型的古代謀主, 是為了獻策連自己的性命都算計進去的狠人。”
“主父偃不是一個完美的人,他出身微寒, 一朝為天子臣亦有其汙點。張湯貪權,而主父偃就是貪錢愛享受, 對於旁人送錢,他是來者不拒,誰的錢都敢收。不過主父偃有個不是優點的優點就是他雖然貪財,但不剝削百姓,收受賄賂的對象都是王公貴族。”
“當然了這些王公貴族用來賄賂他的錢也可能是剝削百姓而來, 但他至少沒有親自下場去欺壓百姓,因此說是個不是優點的優點。”
“關於主父偃為什麼貪財後世也有很多猜測,比較被認可的觀點就是早年貧窮吃過很多苦,因此也容易為榮華富貴所腐蝕,這也是很多寒門出身官員容易犯的錯誤。再者就是他能夠想出推恩令這樣的千古第一陽謀自然也不是蠢人,從他有獻策這個念頭時,就已經知道難逃一死的結局。”
“主父偃一生有四次對大漢甚至對整個華夏民族都有著深遠影響的上書:其一,推恩令用一種溫和的方式從根本上解決了藩王割據問題,加強了中央集權。這於天下百姓是一項讓他們免於許多戰亂的良策,對加速華夏民族政治、文化、經濟等方麵的統一有著積極意義。”
“其二,建議遷徙天下豪傑富戶於茂陵,以削弱地方大族的勢力同時充實京城。此策進一步降低了地方割據的可能性,緩解了豪紳富戶在地方上對普通百姓的剝削。其三,建議在朔方屯田設郡,充實了北方邊境,構建起防禦匈奴的新防線。如此,中央加強對邊郡的開發的同時,有效防範了匈奴南犯。”
“其四,建議立衛子夫為皇後,杜絕了後宮和前朝的許多紛爭。另外,還有一些揭露藩王違法之事的功績。”
“主父偃是個合格的謀主,他為皇帝所獻之策,無一不有利於大漢有利於民族和百姓,但同樣也是因為這些獻策,他把藩王、豪紳富戶全都得罪透了。像他這樣聰明的人自然可以猜到自己的結局,或許也是這樣他也不會在乎羽毛,而是今朝有酒今朝醉。”
劉家藩王們對主父偃恨得牙癢癢,但那又如何呢?因為天幕,天下百姓前所未有地擁護朝廷和皇帝,藩王之首的淮南王劉安原本名聲最好,但因著天幕扒皮,百姓也不願意追隨了。藩王若想在皇帝推出推恩令前下手,不僅要考慮能不能打得過朝廷,還要擔心背刺。
這個背刺可能來自於封地百姓,甚至可能是嫡長子外的兒女。倒是有人想要用主父偃泄憤,可推恩令現在是天幕所說,而非他們這個世界的主父偃所說。即便除掉主父偃,怕也躲不過推恩令,反而會加速推恩令的出現。
“甚至有人認為主父偃收取賄賂是為了自汙,有意留下一個方便天下人討伐的罪名讓漢武帝沒有負擔的處死他,這樣推恩令就能順利推行下去。主父偃貪財收受賄賂不假,但脅迫齊王自殺卻是誣告,武帝本不願殺他,禦史大夫公孫弘卻認為隻有殺了主父偃才能平息紛爭。”
“主父偃因此被族滅!主父偃或許有很多毛病,殺身成仁不無辜,且也是他所求,但族滅委實太過。主父偃顯貴時,賓客盈門,數以千計。待他獲罪族滅,卻唯有洨縣人孔車不懼牽連為他收殮安葬。果然是驟富驟窮,最是能看清人心。”
“主父偃私德有虧,但其一生所行並未有施暴百姓之舉,對大漢和華夏民族也有著積極的意義,故此後世對他多有憐憫。現在很多同人小說都喜歡寫主父偃在推恩令後被貶謫朔方等邊郡避風頭,為大漢繼續發光發熱。可見他雖品德有瑕疵,卻是讓人舍不得死的小老頭啊!”
“怎麼就小老頭了呢?”主父偃喝著酒喃喃自語道,旋即又忍不住笑了起來。
推恩令這個設想主父偃很早就有了,隻是他出身微寒沒有上升通道。原本他會被衛青舉薦給皇帝,不過一開始並未得到皇帝任用。直到向皇帝奉上了自薦的《九事》,才得到皇帝的親眼,一路高升。
雖然主父偃現在對推恩令還沒有那麼係統的設想,但聽到自己因推恩令而死並沒有太過意外。正如天幕所言,主父偃本就是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人,他的建議能夠被皇帝采用,不因他的死而被廢除,他想要的便已經得到了。
至於天幕所言怕被他連累,斷絕往來的人,主父偃並沒有放在心上,這本是可以預料到的事情,倒是那個不懼連累的孔車令他很是動容。主父偃給皇帝的獻策沒有一條不得罪人,最後還有人願意為他收屍,實在是令他意外。